踴躍直奔天路

經文:來十二1-3   
「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雲彩圍着我們,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,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,存心忍耐,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,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。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,就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,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。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,你們要思想,免得疲倦灰心。」

信徒有一危機,就是會在信仰的路上「疲倦灰心」。走路久了,就容易疲乏;做事不見果效,就容易灰心。初信主的時候十分火熱起勁,但隨著日子漸久,就很容易落入疲倦灰心的低潮裡。「靈性低潮」一書的作者鍾馬田認為信徒處於靈性低潮的原因之一是:倦於行善——仍然走在正路上,但厭倦了,無力遵行神的旨意;對屬靈的事提不起勁,沒有興致。

馬拉松全長42.195公里,30公里過後那段路程是最難熬的。因為這時體力差不多已消耗淨盡,但面前還有超過10公里要跑,勉強支撐下去,真是苦不堪言。所以跑馬拉松的人常說最後10公里是最關鍵的,因為很容易陷進「疲倦灰心」,以致未能堅持到底跑盡全程。但希伯來書的作者說:「免得疲倦灰心」(來十二3),表示跟從主的路是能夠不疲倦、不灰心的。以下是作者的「秘訣」:

(一)看透重擔撇下世愛(1節)

作者勸勉信徒要「放下各樣的重擔」,表示信徒身上的擔子會妨礙他們奔走前路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擔子要背,雖然擔子各有不同,但都在拖累我們,令我們常常停滯不前!若要繼續前進而不致疲乏,當然要放下重擔才能走得輕省一點,這是理所當然的,但偏偏有些信徒卻仍然選擇要背著走,不肯放下,所以作者才會作這提醒。

不肯放下的原因是甚麼?或許是因為這些重擔在他們心中佔有重要位置,有吸引力,所以難以捨棄。要知道人視為無價值的,才容易撇棄,但這些重擔對他們而言似乎比跟隨主奔走天路更重要。

彼得曾三次放下他的船(參太四18-22;路五1-3,11;約廿一3,7),顯示他在跟從主耶穌的路上經過多番掙扎。這艘船就是他的重擔,因他是漁夫,當時的他看維持生計的職業比跟從主更重要。不過,彼得後來被主挽回後,選擇放下了重擔去跟隨主走上傳道的路。他甚至願意為主捨命作見證,在生命受威脅時仍然能忠心於神:「聽從你們,不聽從神,這在神面前不合理……我們所看見、所聽見的、不能不說。」(徒四19-20)

現今信徒的「擔子」更是五花八門,一張床就可以綁住信徒使其不能好好靈修;一部手機可以使信徒不專心聽道不愛讀經;一頓美食可以使信徒嚮往吃喝玩樂的生活……我們「掛在心上的」都是世界的事。當我們被世界的事所吸引,久而久之就會被其控制,這些事就成了我們的擔子,令我們在天路不能前進。走天路想輕省,就必須看清世上吸引我們的事物,是否我們跟從主的「擔子」。

夏令會是信徒「重整」的好機會,當我們被神提醒後,就會把一些纏累我們的事情撇下。可是,過了一段日子再重新檢視時,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又再拾回這些重擔。這個過程可能重複又重複,但我們總不要放棄!求主賜給我們智慧,掙脫它們的捆綁,決心撇棄到底。

「全無隔膜,世界享樂撇下,生活習慣,雖不為罪過,我寧捨棄,免與我主分離,主為一切,完無隔膜。」(青年聖歌I第74首—全無隔膜)

(二)辨識難處效主忍耐(1-3節)

忍耐也有秘訣,就是要思想「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」的主如何面對難處。「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」(2節)罪人的頂撞有兩種,一是羞辱,二是十字架的苦難。面對人的羞辱,主全然輕看。祂在面對從人而來的難處時,有時不屑一顧,有時則存心忍耐。到祂上十字架前,雖受到兵丁的凌辱、嘲笑,但祂沒有任何回應,只是默默承受;並且甘心順服神的旨意,自願走上苦路,忍受十字架的苦難(參太十五16-20)。

跟從主的路不會一帆風順,也不一定有人支持鼓勵;相反,人的離棄、誤會、反對更是常見。越想走屬靈的路,就越少同路人;越遵行主的旨意,就發覺越少真心跟從主的人。大衛面對哥利亞挑戰,意欲為神出戰。兄長不單沒有鼓勵支持,反向大衛發怒,詆毀他。面對指責,大衛只回答:「我做了甚麼呢?我來豈沒有緣故嗎?」便離開兄長,沒有糾纏。若糾纏下去,還沒打哥利亞,自己人就已先打起來了(撒上十七28-30)。

有時候,信徒之所以在行走天路時容易灰心,是因為跟隨主時遇到人的否定、反對、攻擊,所以心裡時常耿耿於懷。這樣,信徒就覺得自己面對「十字架的苦難」時舉步難行,因而不再前進。但其實我們會否不太明白甚麼是十字架的苦難呢?我們會否只是把一點點的不順利無限放大,以致覺得自己沒有足夠力量去應付?當我們再看清楚我們的主所忍受的十架苦難,也許就會頓時覺得那些從人而來的「難處」根本稱不上是十架的苦難。

在被賣的那一晚,主耶穌禱告說:「父啊!你若願意,就把這杯撤去;然而,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。」(路二十二42)耶穌極其傷痛,禱告更加懇切,聖經形容祂的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。到了釘十字架的時候,耶穌大聲喊著說:「我的神!我的神!為什麼離棄我?」(太二十七46)主所忍受的苦難是被鞭打、被釘、被掛、流血、乾渴,甚至最後被祂所愛的父神離棄,擔當我們的罪惡而承受父神的烈怒……主所面對的是如此的苦難,但主仍然默默忍受,因他相信父神能用大能叫他復活,並要把祂提升到萬有之上:「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,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」(來十二2)我們的主是先忍受苦難,後得著榮耀。「我們若能忍耐,也必和他一同作王」(提後二12)我們有沒有這個信心?作者勸勉我們要「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」(來十二1),當我們感到灰心絕望的時候,有沒有仰望能賜我們信心的主?

希伯來書作者一開始提到「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」(來十二1)歷世歷代都有很多相信神的人,效法主的信心與忍耐,甘願為主承受極大的苦難, 活出天國子民的見證,是這世界不配擁有的人:

「又有人忍受嚴刑,不肯苟且得釋放,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。又有人忍受戲弄、鞭打、捆鎖、監禁、各等的磨煉,被石頭打死,被鋸鋸死,受試探,被刀殺,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,受窮乏、患難、苦害,在曠野、山嶺、山洞、地穴,飄流無定,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。」(來十一35-38)

今日,我們為主忍受過甚麼?「你們蒙召原是為此;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,給你們留下榜樣,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。」(彼前二21)我們願意效法主忍受所面對的羞辱和苦難,努力前奔嗎?

「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,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,也可以歡喜快樂。」(彼後四13)

(三)注目喜樂得力向前(2節)

若忍受苦難需效法主,得力奔走天路就更需效法主,就是定睛注視著目標!人需要望著目標,才能跨過困難,繼續前行。耶穌所望的是: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,就輕看羞辱,忍受……」前面的喜樂,足以叫主忍受這一切的苦難。

這裡的寫法很特別:「擺在前面」的喜樂。在耶穌基督面前的是甚麼?主看到的是甚麼?雖然此刻在面前的是苦難,但主能穿透過苦難而看到那前面的喜樂,並一直注視著,因而得著力量。我們若能以信心看見這喜樂和盼望,也必得到屬靈的力量去奔跑天路。

聖經中許多作者在勉勵信徒要忍耐時,都會提及前面有我們可得的:「你們必須忍耐,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,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。」(來十36)「弟兄們哪,你們要忍耐,直到主來。看哪,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,直到得了秋雨春雨。」(雅五7)「我們行善,不可喪志;若不灰心,到了時候就要收成。」(加六9)只要我們切望屬靈的事,就能得到往前奔跑的推動力,就能有力量忍受眼前的苦難。

若喜樂和盼望是建基於不確定的事,一想到有可能得不到,便容易灰心喪志。但我們的喜樂是來自確定、不變的神,我們就當有信心走下去:「我們縱然失信,他仍是可信的,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。」(提後2:13)因此,我們要努力傳福音、為教會禱告、服事人……即使表面看似沒有果效,但只要是為主而作,在主裡面就不是徒然的。因主知道我們的勞苦,交賬時必會有賞賜。(參林前十五58;太廿五21)

再者,在跟從主走天路時遇上的種種艱難,所經過的一切磨練,都能使我們的生命發出更耀眼的光芒。

「我的弟兄們,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;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當成功,使你們成全、完備,毫無缺欠。」(雅一2-3)「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,必得生命的冠冕,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。」(雅一12) 今生為主忍受苦難,回天家見主時情況怎樣?在我看來人生好像一趟旅程。出門旅行,通常我們會帶行李箱。無論怎樣愛惜,行李箱難免遭人苦待,最擔心是遺失。在等候行李時,看見它在運輸帶出現,雖仍碰碰撞撞,但心情是感到安慰:因為它終於回來了,為我受苦了。主接我們時的心情會否一樣:「你回來了,也為我受苦了。」今生無論遇見甚麼苦、冤屈、不明白……見主面時可以全部向主訴說。主一定會說:「我知道……我知道……」

願我們將來在天上的大敬拜時,也能像那二十四位長老有冠冕可以獻上,將榮耀歸給那活到永永遠遠的主耶穌基督!(啟四10)願主耶穌基督自己成為我們目光的焦點,也成為我們的方向、成為我們的吸引和力量!

講於2017年5月2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