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所要求的困難嗎?

經文:彌六1-8

彌迦書在舊約聖經中佔一重要地位,因為它的內容中預言了神所應許的彌賽亞——耶穌基督將生在何處(參彌五2),後來在福音書也有提及(太二6)。要讀通舊約聖經的先知書,需要知道當時頗複雜的時代背景;加上先知書充滿責備的信息,呼叫人要向神悔改和回轉,因此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看;其實先知是神的代言人,所說的都是神的心聲,內容有很重要的提醒。

神與祂的百姓爭辯

經文呈現了一個場景(1-5節),除了有耶和華和祂的百姓外,還有山嶺、永久的根基等描述(1-2節),使人想起在法庭裡的訴訟:群山和大自然彷彿陪審團,聆聽雙方陳詞。經文指出神與百姓爭辯,責問以色列人祂在何事上使他們厭煩(2-3節)?為甚麼那麼不喜歡祂?看來好像父母對子女無奈和不明的伸訴。

神回顧歷史(4節),提醒以色列人祂曾將他們從埃及領出來,若不是祂的拯救,他們必世世代代為奴。神又設立摩西、亞倫和米利暗一家帶領他們一直往前走,如此在這法庭式的論證下,百姓還能說甚麼?然後神叫以色列人再思想當他們出埃及後,一些外族對他們如何虎視眈眈(5節),例如摩押王巴勒想盡辦法要除滅他們、巴勒買通比珥的兒子巴蘭咒詛以色列人等。神要以色列人追想以往神如何保守他們,就是在各樣困難中,祂沒有一刻不顧念,並且常常將他們從患難中救出來。或許我們今天也好像昔日的以色列人,心中有時也會埋怨神為何讓我們遇見苦難。

接下去神憶述什亭和吉甲所遇見的事(5節)。這時摩西已去世,約書亞繼承他的職分,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;約但河以東是什亭,以西是吉甲。神一直帶領他們到應許之地——迦南,意思是神從始至終沒有離棄他們,但為何仍得不到他們的心?其實神沒有苦待百姓,相反是以色列人常常悖逆神,什亭發生的事正反映出他們的悖逆。先有巴蘭想咒詛以色列,但在神管教下,巴蘭將咒詛的話變成祝福;可是以色列人在什亭背叛神,與外族女子行淫,因此神用瘟疫擊殺了他們。如果神賜給我們豐富的恩典,又使我們凡事順利;但若我們不懂感恩,反而利用這機會行神不喜悅的事,被神定罪是必然的事。

第5節是這段經文的總結,讓我們認識雖然耶和華是有恩典、慈愛和憐憫的神,但也是公義的,斷不以有罪的為無罪。神是公義、不偏心的;人若行得好,祂必更多扶助;行得不好,祂不會放任,相反有時會讓你遇見困難,為要使你醒悟過來。有這基本的認識,才能行出經文接下來所講的,也是對神自然的回應。

神所要求的是甚麼?

以色列人起初不但不感謝神,也不敬拜神,更埋怨祂;但現在神親自向他們伸辯,表明祂並沒有虧待他們,而且行事公義公正。當以色列人回想後,願意回轉朝見耶和華(6節),向神獻祭和跪拜,求神赦免罪過。先知接下來用反問法,論到百姓只想以表面行為來滿足神的要求(6-7節)。一歲的公牛犢?千千公羊?萬萬油河?在舊約時代這都是財產。接著又說:「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?」這裡是指把小孩子當祭物獻上,這是律法所禁止和神所憎惡的。這是外邦人拜偶像的儀式,目的是將自己最珍貴的獻上,藉以打動偶像聽從他們的話。這是誇張的說法,是要質問以色列人是否也是以同樣的心態看待,以為只要獻上自己看為好的作祭物,就是神所要的,並因此而得到神的赦罪。

雖然舊約時代的人是根據律法生活,因律法已清楚列明細節儀文,包括獻祭的要求;但如果人以為神是看獻祭的多寡與祭物的價值來決定是否願意赦罪,人就會期望自己很富有,因為所犯的一切罪都可以藉獻祭來得到赦免,這樣想實在是大錯特錯。以色列人得以離開埃及,是由於神的保守,用神蹟奇事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家;神又在曠野每天供應嗎哪為糧食,遇到敵人的攻擊又出手保護。如果回想神的拯救,就知道人為神獻上一點,實在沒有甚麼可誇的;因為所得到的一切,都是源於神特別的恩待。

那麼神所要的是甚麼?神要指示世人一條路——怎樣才算  善?善即是美好,但我們看為好的與神看為好的不一樣。我們會以外表為好,卻忽略內裡的真實。各人會根據不同的現實情況、背景和經歷,推斷神要甚麼;但經文清楚而直接地指出神看為好的是「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」(8節)。

行公義,好憐憫

這段經文常被人斷章取義,只著重前面的行公義和好憐憫,理解也有錯誤,後面的更置之不理。行公義是甚麼意思?按照原文較準確的翻譯是:「只要你能夠準確判斷事情」。大衛是合神心意的王,他使國家興旺繁盛,不但是因為有神的保護,也是因為他秉公行義。作為君王和管治者,他有權柄治理,但如果沒有準確判斷事情的能力,國家絕不能長治久安。因此,行公義不是要人去做世界警察,而是準確、清晰、公正地為當前的形勢下判斷。

每個主所拯救的人在世上都有當盡的本分、角色和位置。在混亂的時代,各人對事情有不同看法,你曉得怎樣準確的判斷嗎?就如門徒曾問耶穌何時是世界的末了,主叫他們留意將來發生的事就會知道。世上所說的公義,與聖經所說的相差很遠;因為世上的公義是社會公義,是相對性的。聖經所說的公義、準確的判斷,我認為絶對不是第一件事我們能夠做的,因為接著的話有更深入、內在的講解。一般人的理解是我要以公義的準則來嚴格判斷別人的錯誤,但卻要求別人以憐憫來寬待自己的過失。其實我們先要正確判斷自己,才去判斷人;憐憫是要愛人如己,先對人好。主耶穌說:「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」(路六31)彌迦書帶出將來的拯救者彌賽亞——耶穌基督,他是榜樣,世人藉著他就知道甚麼是真正的行公義和好憐憫。耶穌基督不偏待人,願意為人放下自己;在十字架上時,更求神赦免敵人一切所作的。彼拉多表明查不出他有甚麼罪,眾人揑造各樣壞話也不能成見證;換轉是我們,恐怕會求神行公義,將一切行不義的人消滅,還能說出「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作的,他們不曉得」嗎?(路廿三34)面對想你死的人,你還能憐憫和赦免他們嗎?耶穌就是這樣為誣告他、設法陷害他的人求情,這是憐憫。

存謙卑的心

耶穌面對罪惡和虛假的事會直言不諱,例如那些因五餅二魚的神蹟後跟隨他的人,他直言他們來只是為吃餅得飽,不是為認識神的兒子;但他同時願意為罪人求父赦免,即使那些人如何的差勁。如果我們也願意這樣對待敵人,我們就擁有這裡所要的內裡特質,但更重要的是要配合謙卑的心。世人的死穴是很容易驕傲,要誇耀自己,只是程度各有不同而已。耶穌有十足的條件誇耀自己,但他沒有自誇;對比下我們真的很慚愧,因為我們沒有神兒子的能力,沒有他準確的判斷,但往往看自己高人一等。耶穌本來與神同等,道成肉身成為人,降卑取了奴僕的樣式;為要順服神的旨意,甚至死在十字架上,好像罪犯一般,這就是我們要效法的榜樣。存謙卑的心就是將自己有的放下,來成就神的心意。若你沒有的就爭取,有的握著不肯放,怎算得上謙卑?

彌迦書記述將來有一位出來要管理世界的,我們是他的百姓。用今天的說法,信了耶穌就有耶穌的生命,有他的性情和特點,有判斷的能力和憐憫人的心;普遍性而不是選擇性,而且甘願選擇處卑微,並與神同行。總括來說,行公義、好憐憫、存謙卑的心和與神同行是相連的,不可分割來解讀。

與你的神同行

若單單外表上手拿聖經,掛上十字架;卻沒有內裡行公義、好憐憫的心,這只是掛名的基督徒。若熟悉聖經,又懂得分析判斷,卻沒有行公義和好憐憫的心,就很容易落在驕傲裡,無法與神同行。神喜悅我們更多具備基督的性情,生命愈來愈豐富。

社會的混亂,衝擊我們的思緒;人的仇恨不斷擴大,彼此不能接納;人的敗壞愈來愈明顯,如果得不到神的拯救,就會在罪惡的漩渦裡墮落。你能像主耶穌那樣求父赦免他們嗎?聖經教導我們要為世人禱告,求神給他們機會認識耶穌,使他們得著新生命。你有沒有這種由心裡發出來的憐憫?若我們按照聖經的教導準確的表達,又能愛人如己;神就與我們同行人生路,我們就能真正成為與神同行的人。這樣的人生不容易,因我們的一套觀念很牢固,常以自己的判斷為標準;所以很多時候就走錯路,違背了神的心意。今天神要透過所有真實信祂的人,讓落在黑暗裡的世人認識到主耶穌的美好,所以我們真是身負重任的。

只要我們照著神所要的去行,透過準確的判斷,從心裡愛人、憐憫人,不自高自大;到了時候,人就能從我們身上看見有神,這就是真正與神同行的人。人所不能的,在神凡事都能;神既這樣吩咐,就必定能做得到。你願意相信並照著行嗎?

講於2019年9月22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