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走該隱的道路

經文:猶11節;約一3:12

猶大書的作者是主的僕人猶大,亦是耶穌基督肉身的弟弟,他在迫切、焦急的心情下,寫下只得一章經文的書信。他在書信裡原本只想談論救恩,可能只想和弟兄姊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個人領受(參第1節),但當他執筆時,就發覺不得不寫信給當時的信徒了。因為他發現在教會中已出現好些偷著進來的人,文中提及三大惡人:該隱、巴蘭和可拉,該隱排名第一。第11節記載:「他們有禍了」,「他們」不是指這三個人,而是指那些偷著進入教會的人。他們有禍了,因為他們如惡人一樣,奔走該隱所走的道路。猶大十分迫切,他覺得信徒在末世教會之中要格外儆醒;特別是那些自認是認識神的人,如該隱、巴蘭和可拉,他們都對神有「相當認識」。

該隱向神獻祭(參創4:3),巴蘭宣稱大小事不能越過神(參民22:18),可拉原本是在會幕中事奉神的其中一個利未人(參民16章)。猶大的意思是這些本來對神有所「認識」的人,原來是惡人。因此猶大那麼著急勸信徒為從前的真道竭力爭辯,不要受那些自以為認識神但其實不認主的人所影響、動搖。從猶大書可知,認識神的人不一定認主。認主的意思是認耶穌基督為主,正如第4節:「……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。」說是認識神卻不認主的人,其實是將神的恩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,口裡說認主但心裡不認主。無論是該隱、巴蘭或可拉,都是如此。猶大告誡信徒不要走該隱的道路,卻沒有闡釋該隱的道路是甚麼路。想必他認為受信人一定熟識該隱,事實猶大書信中列舉的例子都是舊約裡摩西五經的內容。可見猶大已假設讀猶大書的信徒,是較熟識希伯來聖經及對舊約經卷不陌生的人。

使徒約翰也曾警戒信徒不要效法該隱:「不可像該隱;他是屬那惡者,殺了他的兄弟。」(約一3:12上)約翰為何叫信徒不可像該隱?因為在信徒中間個個都說自己認識神,但是否真認識?是否真的有從神而來的生命?作為牧者其實不能絕對知道誰是神真實的兒女,屬神的生命不能用人的方法、科學驗證的,因照不出人內裡是否有屬神的生命,是否有聖靈。可見使徒約翰察覺到在當時教會裡,有自稱認識神但根本沒有神的生命的人。約翰一書從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內容都是一貫的講愛弟兄,在這些所愛的人中,他提出這個警告——「不可像該隱」。他直言該隱是惡者,因他殺了自己的兄弟。可見藉著生命的表現,就顯明你是甚麼人。

使徒約翰說「不可像該隱;他是屬那惡者,殺了他的兄弟。」後,接著解釋下去:「為甚麼殺了他呢?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,兄弟的行為是善的。」(約一3:12下)該隱是第一個被聖經判定為屬那惡者的人,雖然亞當是第一個罪人,但聖經沒有稱他為惡者。顯然約翰是從該隱的角度去解釋的,他認為該隱不以為自己所作的是惡,而是善的,而且他的善不會不及亞伯。誰判斷該隱是惡的,而亞伯是善的?乃是神自己(參創4:3-7)。神看中亞伯和他的供物,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,就判定了誰善誰惡。約翰敘述該隱「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」,是從該隱的出發點來看。若不,應是「因他的行為是惡的」,而不是「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」。該隱不服神的判斷,就大大發怒,因神不悅納他的供物。細心想:獻祭的人不蒙悅納,事奉神的人不及格,發怒的應該是神,但該隱卻向神發怒(當然他亦向亞伯發怒)。該隱可能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將從地裡的出產獻上,跟弟弟亞伯都是各獻所長,為何不悅納他的只悅納弟弟的?神悅納亞伯的原因是他是因著信所獻的(參來11:4)。該隱因為神拒絕他的事奉(他獻上的祭),並判定他弟弟是善的而他是惡的,就即時當著神面前變臉。這樣的不服神,其實就是惡了。你能否真心順服神?還是口服心不服?該隱心口也不服,面也不服,他不懂包裝,與現代人不同;現代人很多時候會心口不一,口服但其實心不服。

主耶穌曾說過一個比喻,講及兩個兒子(太21:28-32)。父親叫大兒子去葡萄園作工,起初說不去,但他最後還是去了;及後也叫小兒子去,小兒子說好但最後沒有去。這兩個兒子誰遵行父命?當然是大兒子。掃羅是另一個例子,他表現同樣是口服但心不服。有一次他在山洞,本應給大衛殺掉,但後來知道大衛沒下手,就大聲承認自己不義,也認同耶和華要大衛作君王,並求大衛善待他的後代(參撒上24章);可是他後來一樣窮追不捨要殺大衛(撒上26:1-3)。有時我們只是口頭上不敢承認自己心中不服神,曾有人說:「祂是神,不能不服」。如果你曾這樣說,你隨時是個口服心不服的人。

亞伯因著信事奉神,得蒙神喜悅;但該隱不知因著甚麼而獻祭給神,以致神看不中,但他其後沒有反省。神對他的設問和忠告,其實提醒他不應發怒,而是想想為何神不悅納他獻上的祭。可惜該隱不知悔改,反而殺了自己的兄弟;他有自己的意思,因此不服神的判決。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說:「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」(太26:39)主耶穌有自己的意思,但他願意完全順服神的意思,他虔誠的祈禱,最終蒙父神垂聽。真正的虔誠不是沒有自己的意思,而是更在乎你所信者——「神」的意思,主耶穌就是真正虔誠的榜樣。相反,不虔誠的該隱開創了一條不服神的路,我們千萬不要走該隱的路,對神只是口服而心不服。

今天神的作為很清楚,祂降疫災在世界各地,你服嗎?在疫情流行時,許多人只想疫情快些過去,沒有想到神的作為背後有甚麼意思,因為我們都想照我們的意思。除非你不承認這場瘟疫不是神的作為,不然,神讓疫情發生持續,一定有祂的意思。從一些人的禱告得知,他們不認為疫災是神的作為,而是撒但的作為。但整本聖經也找不到撒但能降災,單看約伯記就知道沒有神的批准,撒但一點也不能碰我們(參伯1:8-12,2:3-6)。因為這是天父世界,神仍在這世界作王;祂掌管一切,一切也從祂而來(參詩33:8-11,103:19;賽45:7,46:10-11)。話說回來,假設你認識這是神的作為,你服嗎?神照祂至高的旨意、救恩的旨意來成就祂的作為,你服嗎?還是反問神為何信靠祂的人在地上會沒有平靜安穩的日子?其實主耶穌明說:「你們在世上有苦難」(參約16:33)。

自以為認識神的人,不要走該隱的道路,不要讓自己對神的認識像該隱那樣。該隱雖然能夠與神對話,但該隱這個所謂認識神、知道神的人,卻不認主,因為他心中根本就不服神。該隱不服神的心意、不服神的判斷、不服神的評價、不服神的作為、不服神的審判、不服神的刑罰……可見「認識神」的關鍵在於「信服神」,求主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徹頭徹尾對主口服心又服的人。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口唱心和,心口一致地讚美神(參弗5:19)。雅各書也記述許多人只有口頭的信心,沒有真實的信心;他們的信心是死的,不能救他們(參雅2:14-17)。現今這世代許多人說認識神,但真正認識神的人一定不走該隱的道路,真正認識神的人一定信服神,這樣就能夠分辨出誰是真正認識神的人。

既然該隱不服神,為何還要獻祭給神?聖經沒有明文記載為何該隱會獻祭給神,但正正藉著獻祭的事清楚顯明了該隱對神的不服。該隱和亞伯可說是世上第一對真正從嬰孩成長過來的人,該隱的名字是「得」的意思。這對兄弟對神的認識估計主要是從他們的父母而來,父母應將所認識的真理,將神的作為沒有保留的教導兒女。亞當、夏娃必曾與他們談及神創造的作為,和在伊甸園發生的事。相信他們聽了父母的往事,心裡必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,而聖經就描述該隱種地,亞伯牧羊(參創4:1-2)。

亞伯不是牧羊的祖先(參創4:22),但聖經形容「亞伯是牧羊的」,就表示亞伯整個人生和生活特徵都是重視牧羊的。後來亞伯就拿他羊群中頭生的,和羊的脂油獻祭給神(創4:4)。相信父母講述往事時,亞伯深入地聽進去的應是神為了造皮衣而有羊被殺的事(參創3:21)。他看見父母身上的皮衣,想必問它的來源,結果如希伯來書所說因著信而獻羊群中頭生的,和羊的脂油與神(來11:4)。亞伯獻祭是因著信而作的,表示他這樣作是與他的信仰和對神的信心有關。

另一方面,聖經記載「該隱是種地的」,只不過是表示該隱專心種地,並不表示亞伯和亞當、夏娃從不耕種。因為人墮落後,神就定規人要「從地裡得吃的」、要「吃田間的菜蔬」(參創3:17-18)。可見亞當一家都是以耕種為生的。再加上亞伯被殺害時,地點是在田間,推測亞伯也有種地的(參創4:8)。聖經記載「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神」(創4:3),一個心裡不服神的人,為何仍然要事奉神?我相信父母講述往事時,神咒詛的話很入該隱的心。該隱最上心在意的是甚麼?應該是「地必為你(亞當)的緣故受咒詛,你必終身勞苦,才能從地裡得吃的。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……你要汗流滿面才得餬口,直到你歸了土……」(創3:17-19)。「神要人這麼辛苦!」我懷疑該隱心裡一直不服神的審判與做法,就在後來獻祭的事上顯明出來。他既然不服神,到底為何又要獻祭?或許當我們思想到為何很多人不喜歡上班,卻仍一定要繼續上班,就能稍微明白該隱的心態。由此去想,就知道該隱獻祭給神是出於安撫神,不想繼續種地更辛苦;或許他深怕若不安撫神,神若再加深種地的痛苦,他以後的日子就更難熬了。這或者正反映出他對神的認識:該隱認為神待他不好。亞伯卻不同,他想到神為亞當、夏娃預備了皮衣,他認為神對人很好,神對他很好,所以就甘心獻上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(注:當時人不吃肉,只吃菜蔬。由此可見亞伯牧羊不是為了獲得生存所需的食物,而可能只是為了獻祭)。從此就可以看見該隱的獻祭是迫於無奈的,若不獻上給神,怕神會不喜悅,會帶給他生活上更大的艱苦,與亞伯因著信而獻大不相同。

該隱的道路就是:「心裡不滿神的做法,其實不想理會神,但不理又不可」。我們不要走他的道路,認識神但不服神,而不是亞伯那種因信而有的認識。若我們事奉神,只是因為心裡覺得是無可奈何,想到的是不事奉祂不可以,所以勉強而行,就會落在危險的地步裡。當你有一日發現這位神不配或不值得你去事奉,你就會不理會祂;正如該隱後來不再理會神,不再事奉神一樣。如果你只在乎自己的意思,對自己的將來滿有計劃、夢想、理想……但不大認同神的心意,只是礙於已返教會多年,非繼續信下去不可,這就如該隱的心思,其實心中根本就不服神。要清楚知道,神對這樣的信,絕不收貨。如果當自己已經將看為最好的獻上後,一旦看見神不悅納,就不滿、發怒,即時變臉如該隱一般(創4:5),就證明他由始至終都只是以自己作出發點,根本不在乎神怎樣看,心裡也不是甘心樂意。

不少信徒參加聚會,恐怕只是因預想到自己若不出現,傳道人和弟兄姊妹就會「熱情」關懷,於是為免麻煩才勉強參加。人的心往往很複雜,很像該隱所行的。該隱就是帶著這種心情獻祭給神,心想:「神阿,我不是沒有理會你。」有些信徒也說:「我有返崇拜,有一點事奉。」背後的意思是:「我已做了一些事滿足神,神就應該賜福給我的生活。」求主不要叫我們走該隱的道路,神對我們這麼好,你有沒有經歷到和明白到呢?你是否覺得事奉是迫於無奈的,但又知道不事奉又不對?求主幫助我們在事奉上不要與神講道理,不要跟神計較,這只反映出你其實沒有心去事奉神。我們倒要像亞伯用心事奉神,因信而獻上神看為最好的。

聖經中也有一些人物走該隱的道路,其中亞哈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。亞哈不是心存誠實求問神,只在人面前演戲一般,最後因不聽從先知米該雅而亡(參王上22章)。所以我們要常警惕自己,不要落在不得不求問,所以才在表面上勉強作一下;不要與神講道理,我們與主應該是講心的。該隱殺了亞伯,但神仍憐憫他,給他機會,沒有即時收回他的性命。神第一句就問該隱:「你兄弟亞伯在哪裡?」(創4:9)這是神為了該隱才說的話,祂並非不知道亞伯在哪裡;但該隱不領情,他的回答顯出他硬著心不悔改:「我不知道!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?」。於是神揭穿他,並發出判語,要他流離飄蕩在地上(創4:11-12)。該隱得知神的審判,他又是不服,嫌神給他的刑罰太重,言下之意是認為神的判決不合理(創4:13-14)。人往往自義過甚,以為自己比神更公道。從神待該隱的做法,領會到神對罪人的容忍和寬容實在很大。相信神也不忍殺該隱,而是希望他悔改,但該隱的表現卻是死不悔改。

當該隱聽完神的判語,就離開神的面,表明他從今以後不再理會神(創4:16)。神明明說要他流離飄蕩,他結婚生子後竟想到要建造一座城安頓下來,然後將城命名為以諾城,因以諾是該隱的第一個兒子,代表要延續下去。羅得也是因為喜歡城的生活,於是挪移帳棚,與罪惡同居(創13:12-13)。城代表著安穩,不再需要流離飄蕩。該隱的行為正反映他的特性,就是「反咒詛」,與他一貫的做法一致。無論他種地、建城,都是反抗神的咒詛。該隱不但不服神,更是自把自為——「我的人生我說了算,神不要插手;不要干預我的生活」,結果他就徹徹底底地離開神的面。

猶大書指出有些人曾幾何時都說自己認識神,但他們的行為表現最終顯明他其實是惡人。該隱的獻祭顯出自己的惡,神給了他悔改的機會,但他沒有回轉,反而越走越遠。該隱心底是想要得天下,結果神在挪亞時代用洪水滅了他一手建造的天下。人以為「人定勝天」,不理會神,在地上靠自己尋求幸福快樂,安穩繁榮。該隱心想既然神不喜悅他獻上的,從此他就不再獻祭了,有些信徒也是如此。

屬神的人有一種特色,就是服在神面前,即使神咒詛。拉麥生挪亞後,說:「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」,接著解釋「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」(創5:29)。聖經明言神咒詛地,但拉麥是服在神咒詛底下的人,他為著得了兒子而感謝神。當時拉麥應不完全明白挪亞將來會做甚麼,或許他是得了啟示,以致成為他們的安慰,因而為自己的兒子起名叫挪亞,名字有「安慰」的意思。挪亞是在神面前蒙悅納的義人,他與神同行(創6:9)。他因著信,在罪惡甚大的世代存敬畏神的心,服從神的指示建造方舟,付出很多的時間和代價,結果使一家八口都得到拯救(來11:7)。神咒詛或降災都有祂的意思,千萬不要如神學上的二元論,以為世上有善神和惡神在交戰。神只有一位,如約伯所說這位神是:「賞賜的是耶和華,收取的也是耶和華,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。」(伯1:21)屬神的人應當服在神一切的安排之下,包括祂的咒詛,因為他信神,就應當謙卑自己,完全服在神大能的手下(彼前5:6)。

該隱從知道神的作為開始,就不服神,他的獻祭、事奉只不過是為了「買通」神來使自己得好處。人很奇怪,總不信神是愛,反而信神是惡。可惜該隱就這樣繼續走他人生的路,一直活在「反咒詛」裡面,沒有回頭。歷世歷代也有許多人存著該隱這般的心態,走在該隱的道路上,最終滅亡:「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。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」(太6:13-14)如今許多人的心都像該隱要建造屬於自己的城,相信「人定勝天」,靠自己的能力、智慧、科技,為自己住在地上的生活求平安穩妥,離開了神的面,與神隔絕。墮落後的人類文明意識,從某個角度來看,其實是一種「反咒詛」的意識,其實是不服神。可嘆的是,即使有人表面上看來是要尋求神、認識神、信神、事奉神,但心裡可以依然藏著像該隱那樣不服神,只為謀求自身利益的心。

我們說信耶穌,認識神,是否真的心悅誠服我們的主呢?

講於2021年3月21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