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春令會–天上的嗎哪

經文:出16:1-5, 13-15, 31-36; 民11:7-9

以神帶領以色列人經過紅海,經過曠野,行了三天到了瑪拉,遇上乾旱,後來在那裡發現了水源,但水是苦的不能飲用,神指示摩西將一棵樹的樹枝砍下扔在水裡,水就變成甜了。以色列人經歷了由苦變甜的功課。之後他們到了以琳,神給他們十二股泉水和七十棵棕樹。以色列人親身見證神奇妙的帶領。

以色列人從以琳起行,那時是出埃及後第二個月的十五日。以琳環境雖然優美,水源也充足,在炎熱的曠野又有七十棵棕樹作蔭庇,但神的心意不是要他們長久留在舒適裡。在曠野環境或好或差都是一個過程,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目的地——迦南,就是流奶與蜜之地。以琳之後下一站是汛的曠野,這裡特別提醒我們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第二個月的十五日,即他們由埃及到汛的曠野時已有一個月的時間,因為以色列人是在正月十四日晚離開埃及的(參出12章)。那晚他們吃完逾越節的羔羊宴後隨即急速離開埃及,其後經過拆棚、搭棚、安頓、起行,一個月後就到了汛的曠野。在汛的曠野,百姓遇到糧食的問題,因為離開埃及時所帶備的糧食,如今已差不多用盡了。此時,以色列人回想起在埃及時有肉吃的情景,竟然全部起來埋怨摩西和亞倫,帶他們離開埃及到這曠野挨餓(出16:2-3)。他們都是屬肉體的,埃及人曾經如何苦待他們,此時竟忘記得一乾二淨;他們更是忘記曾呼求神後,神就打發摩西領他們出埃及的大恩。

以色列人只掛念肚腹飽足,卻忘記神的拯救;他們埋怨摩西和亞倫,也就是埋怨神,可見以色列人一直以來都學不到屬靈的功課。如果他們稍為回顧一下神怎樣用十災刑罰埃及人,怎樣帶領他們過紅海;過了紅海後他們在米利暗的帶領下怎樣讚美歌頌神,稱讚祂行了奇妙可畏的事,就不致懷疑神的信實了。今天來到曠野,即便糧食將盡,快要挨飢餓;只要他們肯順服聽從神藉摩西所說的話,即使在困境中,神都總會有安排和預備的。只要憑信心安息在主裡,主的作為就會顯在他們身上;但這群屬肉體的以色列人,即便神怎樣施恩、行神蹟,他們仍然不信神就在他們中間。可是神沒有因他們的不信和埋怨,就撇下他們不顧,因神是滿有慈愛和憐憫的。神聽見以色列人的怨言,就對摩西說祂要從天上降下糧食給他們,他們要每天拾取所需的份量,不能多取;但到了安息日就不用外出,因為安息日前一天他們可拾雙份。可是後來以色列人不聽耶和華的話,在安息日那天仍出去拾嗎哪,結果甚麼也找不著(出16:4-29)。

神給以色列人這麼簡單的吩咐、試驗,為要看看他們有沒有順服的心,但結果以色列人都是以失敗收場。讀以色列人的歷史,也反映出今日的教會、神的兒女之情況,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生都同樣不服從神,照自己的方法,自己心裡所喜悅的,走自己的道路。我們一生中多次頂撞神、悖逆神,沒有照祂的話行祂的路,各人偏行己路(賽53:6)。神的吩咐和命令十分清楚,但人仍是犯這樣的罪。

嗎哪是以色列人從未見過的,他們不知那是甚麼(出16:13-15)。嗎哪隨著晚上的露水落下,降在地上。嗎哪的顏色是白的,形狀是圓的,經過摩西的解釋,以色列人知道這是從天降下的,是神賜給他們吃的食物。這是一件很奇妙的神蹟,是神奇妙的作為。當時以色列人估計男丁已有六十多萬,若加上婦孺和閒雜人,總計應超過一百多萬。即使立刻種植,短期內也不足以供應那麼多人的需要。神所作的是超乎人所求所想的,以色列人每日的飲食,神都供應充足,四十年不變,沒有間斷。無論曠野的路有多險阻,天氣如何乾燥,白日炎熱晚間寒冷,不論順逆,嗎哪一直供應無間。直至以色列人進入迦南,嗎哪才停止,因為他們可以吃迦南的土產。神是信實的,神真是我們的倚靠,祂不失信,看顧我們到底。

嗎哪是新奇的食物,樣子像芫荽子,顏色是白色,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(出16:31)。從天降下的食物,原本是沒有名稱的,以色列人只知道這些是神為他們所預備的,後來以色列人才嘗試辨別這些食物。藉著他們的描述,讓我們日後讀到四福音時,就想到嗎哪其實是預表耶穌基督。主耶穌是從天而降下的救主,拯救人脫離死亡,是生命的糧(約6:47-51)。當然嗎哪不能全然代表主,只預表耶穌基督好像嗎哪成為人的食物,從這食物也說出耶穌基督的美好。

嗎哪的樣子像芫荽子,英文叫 ”Coriander Seed”,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中東、歐洲和美洲等,也是一種香料,可伴餸菜上碟。芫荽子有點深灰色,甚至黑色,吃下時有種香味。不過嗎哪的顏色是白的,而芫荽子本身不是白色的,白色落在地上很顯眼,讓人容易分辨和拾取。嗎哪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,帶點甜和香。民數記11章7-9節更形容嗎哪是隨著露水產生的,太陽一出就會溶化,所以以色列人一清早起來就到外拾取嗎哪;那裡也形容這些芫荽子的樣子像珍珠,珍珠的顏色偏白。嗎哪的口感應是有點硬,以致從天降下來都不會破碎。嗎哪不能隨拾隨吃,要經過烹製,其中的一個方法是用磨推,使它成為粉狀;或用臼來搗,即放在容器裡用樁舂碎。吃的方法有兩種,一種在鍋裡烹煮,使它變成餬狀;也可製成薄餅煎來吃或焗來吃。滋味好像新油,意思是不乾口,吃起來有潤滑的感覺。綜合來說,嗎哪的顏色是白的,形狀是圓的,性質較硬,有攙蜜的味道,也有新油的味道,口感有點潤滑,帶點香味和甜。

以色列人吃嗎哪一段時間就厭煩了,他們埋怨除了嗎哪沒有別的東西吃,只吃嗎哪心血都枯竭了(民11:6)。反觀摩西吃了四十年嗎哪,聖經沒有記載他有半句怨言,嫌只吃嗎哪會感到單調。我相信他每次吃都嘗到香、甜和潤滑的感覺。我相信摩西一定是存感恩的心去吃,因為本來在曠野生活那麼多年一定會餓死,誰能供應食物給那麼多人而每天從不間斷?想到此真不得不讚美神和感謝神。相信神也讓摩西透過嗎哪看見將來的耶穌基督,惟有耶穌基督能滋潤人的心,供應人各方面的需要。

嗎哪的五樣特徵,都講到耶穌基督本身:

  1. 嗎哪是白色的,也好像一顆珍珠那樣寶貴,預表耶穌基督是潔白、聖潔的、無罪的。耶穌基督一生沒有犯罪,從來沒有被罪玷污。以賽亞書53章描寫耶穌基督的完美,他被欺壓,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,未行過強暴,口中也沒有詭詐,卻為擔當我們的罪而死。
  2. 嗎哪較硬,較為堅固,指到耶穌基督的性格是剛強的,是堅穩的。無論有多少試探、罪惡的攻擊、人的批評和魔鬼的留難,在這樣的處境下,耶穌仍然堅定不移地遵行神的旨意。耶穌基督凡事受過試探,與我們一樣,只是他沒有犯罪(參來4:15)。
  3. 芫荽子散發香味,代表主耶穌講道、行神蹟、醫病等言行,從他身上都發出馨香之氣。耶穌在地上時,吸引了許多跟從者。雖然有些人反對他,將他釘十字架,但也有人一直跟從主。就如他的十一個門徒,他們都是至死忠心的;又如抹大拉的馬利亞,她身上本有七隻污鬼,被主趕出後,她一心跟從主直到主被釘在十字架上。
  4. 嗎哪的味道如攙著蜜的薄餅,好像耶穌一生顯出甜的味道來。
  5. 這些餅好像新的脂油、潤滑的,正如主耶穌的謙卑和溫柔(太10:29),他不輕易發怒,且有豐盛的慈愛。

嗎哪這五方面都可預表耶穌基督,可是以色列人沒有看到,若干時間後就發怨言,嫌淡而無味,太過乏味;但摩西帶著信心與順服,透過吃嗎哪認識神,從而看見嗎哪的預表。曠野的道路是艱辛的、枯乾的,就算以色列人反對、埋怨摩西,他的信心沒有因此搖動,因為他看見耶穌基督是何等的美。摩西有神,有耶穌基督,就心滿意足了;四十年吃嗎哪,一邊吃一邊欣賞耶穌基督,神就一直向他顯明耶穌的美好,所以能走完曠野路,一生保守自己在神的愛裡。

新約也曾談及嗎哪預表耶穌基督(參約6:31-34)。在此耶穌明顯對猶太人說,嗎哪不是由摩西賜給猶太人的,而是神從天賜下的;等於耶穌基督由天上來到世上,成為世人生命的糧,可見世上每個人都應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。人肉身的飢餓可以由世界解決得到,但人心靈裡面的飢餓不能用地上的食物來使之得著飽足,惟有耶穌能解決,因為祂是生命的糧。當人接受耶穌為主,讓祂進入心裡,神就應許他永遠不餓不渴。我們要不斷倚靠神,相信祂能供應我們心靈的需要。嗎哪四十年供應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曠野的生活,今天耶穌基督也一直供應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需要,但願我們人生以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食物,我們的活水,成為我們的滿足和能力。

(講於2022年4月17日春令會第五堂,未經講員過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