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夏令會 (一) 從錯誤中轉回

經文:得1:1-6

路得是外邦女子,嫁給以色列人,成為彌賽亞家譜的一分子,耶穌基督和大衛的先祖。她實在蒙了大恩,這與她堅心跟從主有極大關係。以斯帖是嫁給外邦君王的猶大女子,神使用她拯救以色列民族,脫離滅族的危險。以斯帖是皇后,我們當中很少人有這身分地位,而路得是平凡的女子,因蒙主的恩而顯得不平凡,她的遭遇和經歷更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。路得生於士師秉政的時代,一個黑暗、任意而行的世代。神找到一個分別出來,按著神的旨意生活,憑著信心事奉主的人。路得的生命十分豐盛,在以色列人中活出美好的見證。我們從這卷書來思想四個人物:以利米勒、拿俄米、俄珥巴和路得。

第一個:以利米勒。他名字的意思是「我的神是我的王」,但他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讓神作王,代表一些沒有讓神作王的基督徒,偏行己路,自己作王。第二個:拿俄米。代表一些曾經失敗的基督徒,需要神來復興,將他從錯謬失敗中挽回。第三個:俄珥巴。代表一些半途而廢的基督徒,靈命停滯不前。第四個:路得。代表跟從主到底,始終如一的基督徒。

以利米勒和拿俄米處身士師秉政時期,「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。」(士17:6, 21:25),特別是指在信仰上的任意而行,情況十分混亂。那時有一個人名叫米迦,他在家中設立神像,又找自己的兒子當祭司(只有亞倫的後裔才可作祭司),後來也有一個利未人被人找去作祭司,可見當時的信仰沒有了準則(士17)。經文亦提到那時各人任意而行是有關人性情的混亂。「但」支派本來已有分地,卻被迫離開平原到高地去。他們沒有信心靠神趕走敵人,所以選擇到別處作居所。後來發現了拉億,就殺了城中的居民,佔據那地方,顯出當時以色列人的凶殘和暴戾(士18:27)。論到道德的混亂和敗壞,基比亞人幾乎要被滅族可算是典型的例子(士19-20)。

士師時期是個危險混亂的時代,但現今世代同樣混亂,事實上比起士師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在這末世,各方面都顯出敗壞來,魔鬼用盡各樣方法要將人擄去。主耶穌再來的日子近了,聖經形容主再來前,必有離道反教的事(帖後2:3)。例如慕迪神學院整體來說信仰是純正的,但其中一位教授竟在2021年宣布自己不再是基督徒,實在令人震驚。另一個傳道人在年輕時已蒙神使用,他曾寫過許多文章勸青年人過貞潔的生活,他所寫的書銷量達120萬本。十多年後他宣布兩件事:1. 與太太離婚。2. 他不再是基督徒。以前他在男女關係上很謹慎,很注重貞潔生活,後來卻生活放鬆,沒有跟從聖經原則,因此失敗跌倒。信仰和生活是互為影響的。信主是一生的,不是一時熱心,無論環境如何艱難,也要持定信仰。現今世代的人犯罪比以前容易很多,例如借助科技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看不良的影片。如果我們稍為放鬆,不保守自己的心時,就會落在危險中。

士師時代除了信仰和道德敗壞外,也曾發生大饑荒。以利米勒從伯利恆(糧食之家)帶著妻子往摩押寄居。以利米勒名字的意思是「我的神是我的王」;可是當他遇到艱難時,卻自己作王,偏行己路。很多時候我們行事為人很快就照自己的意思去作決定,未必是不想尋求神,而是遇到難處時,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就跑出來。我們的人生有多少時候是在自己作王作主,而沒有讓神作王?剛才提到的一句話:「各人任意而行」,另一譯法是:「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。」人很容易看錯,但神的眼目遍察全地,祂不會看錯。人的眼界只看目前,看得不遠也不全面。因此在教會裡能彼此配搭是很美好的,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信徒之間各自作肢體,互相補充協調。

當饑荒在以色列國發生,從世人的角度看,另覓地方生活,尋找糧食豐富之地是合情合理的,而以利米勒也許就是如此籌算。他一家離開時是滿滿地出去的,可見他不是到了最艱難的時候才下這決定。迦南是神所應許給以色列人的流奶與蜜之地,是神賜福的地方。饑荒發生在蒙福之地,原因可能有二:其一,神的子民犯罪得罪神,神就藉此管教他們。基甸作士師時,也曾有過饑荒。神容讓饑荒發生,因為以色列人犯罪,拜偶像離開神。以色列人遭遇此事,應自省並悔改。其二,可能是神要我們學習信心的功課,操練我們的信心。神讓我們遇到難處,祂希望藉著不順的環境使我們長大,屬靈的生命能成熟。對以利米勒來說,饑荒可以是神給他信心的考驗和操練的機會,如果他靠神去經歷,靈命必漸漸成長起來。經文中波阿斯也是個富人,但他沒有因饑荒而離開,因為他相信神的應許。艱難的時候是我們靈性成長的好時機,是我們回味人生時最難忘的經歷。「⋯⋯ 如今,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,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,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,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、榮耀、尊貴。」(彼前1:6-7)聖經對艱難的看法是與別不同的,信心經過試驗後,我們會得到稱讚、榮耀和尊貴。

以利米勒選擇在摩押寄居,在屬世眼光來看似乎是十分聰明,但在屬靈的眼光來看是非常愚昧的。「摩押自幼年以來常享安逸。」(耶48:11)摩押地勢很高,敵人難以入侵,而且經濟富足,或許這是以利米勒移居這地的原因。以利米勒兩個兒子,一個叫瑪倫,意思是病弱;另一個叫基連,意思是憔悴。以利米勒移居摩押,也許考慮到兒子的需要。雖然看顧家人是合乎聖經的教導,但不能越過神的旨意。以利米勒離開伯利恆時,是滿滿的出去的。他也許不想家人受饑荒影響,預備充足後就離去。基督徒要警惕,不要貪圖安逸,以免靈性陷於低沈裡。有傳道人曾說:「患難殺死千千,但安逸殺死萬萬。」現代年輕信徒,很怕付代價,常選擇逃避。他們只想聽道,不想經歷神的話。離道反教的人,不少是知識很多,但知識不等於靈性。不少現代人似乎很願意要神,但卻不以神為王;只要神隨時的幫助,不要神管他的人生;很想神垂聽禱告,但卻不想服從神。

人在安逸中,很容易失去受苦的心志,怕轉變;不願意付代價跟從主。除了安逸外,摩押還有幾項特色。摩押的起源是羅得和大女兒亂倫而來的(創19:30-38)。摩押的女子曾引誘以色列人犯罪,拜偶像,情慾和宗教都很混亂(民25:1-3)。與摩押相鄰的亞捫和摩洛等地,都有使兒子經火的風俗,他們會將小孩子獻為祭,在獻祭時以鑼鼓聲掩蓋小孩子的哭聲,「摩押王⋯⋯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,在城上獻為燔祭。」(王下3:26-27)。以利米勒到摩押地,看來沒有考慮到靈性的層面及影響。我們選擇工作或其他事時,有沒有首先考慮屬靈層面的需要?抑或只是往物質條件的好壞看?我們作抉擇時,有沒有專心禱告,等候神的心意?急促帶給現代人靈性上許多虧損,那真正等候神的人,是認識神的,並絕對順服神的旨意。亞伯拉罕遇到饑荒時,也暫時移居到埃及去,後來他稱妻子為妹子,到基拉耳時又重蹈覆轍。他的兒子以撒後來也學效他的做法,可見一家之主的影響何等大。以利米勒是一家之主,帶領全家離去,結果家中三位男士都客死異地。我們實在要好好等候神,一定要遵行神的旨意。掃羅王本來屬靈前途大好,但他擅自獻祭,沒等到撒母耳來,結果被定為糊塗人,因他不明白神的旨意,只隨己意行事為人。因此,當我們在考慮一些事情時,一定要用屬靈的眼光,而不是效法世人的眼光。和受恩教士曾說,要明白神的旨意95%與「肯順服」神的旨意有關,餘下5%才是明白。明白了而不順服,是沒有用的。許多人在尋求神旨意前,其實都已經先有自己的意思,只是想要看看與神的旨意是否相合,如果不相符就說要再尋求。

神是萬王之王,萬主之主,我們怎能在神面前行自己的旨意,不理會祂的帶領?「他不喜悅馬的力大,不喜愛人的腿快。耶和華喜愛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。」(詩147:10-11)以利米勒沒有認真尋求、禱告等候神,沒有尊重神的心意,自以為是,結果落在無可挽回的錯誤裡面,死在摩押,沒有機會回頭,我們實在要引以為鑑。

以利米勒的妻子拿俄米也經歷了許多失敗,怎樣回轉過來?當她返回伯利恆時,合城的人都很驚訝(得1:19)。拿俄米的名字意思是甜,這時她改名叫瑪拉,就是苦的意思。當我們的人生不行在神的旨意裡時,是很苦的;即使在世界得到許多,靈性卻受極大的虧損。拿俄米經歷了許多失敗,她深知是神的管教(得1:13、20、21)。神的管教是出於愛,藉此將人挽回。拿俄米心中應會感到內疚,知道自己做錯。首先,她當日有沒有勸丈夫以利米勒不要去摩押呢?成為別人的配偶,不是盲目的順從;如果察覺到不合神心意的事,就有責任提醒、勸阻。所謂旁觀者清,配偶的提醒是十分重要的。此外,當以利米勒死後,她的兩個兒子都娶了摩押女子為妻。固然丈夫離世,拿俄米很自然會倚賴兒子,但她有沒有縱容兩個兒子娶外邦不信的女子為妻呢?這是違反摩西律法的:「不可與他們結親,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,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去他們的女兒。」(申7:3)。年輕的信徒或甚至年長的,很多時也過不了情關。拿俄米看來沒有盡提醒丈夫和兩個兒子的責任,所以她也自覺難辭其咎。

為何拿俄米在丈夫去逝後十年才返伯利恆?原本只是寄居,但後來竟長時間住在摩押。有時少許留地步或妥協,就會使人難以自拔。玩手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有時我們心想看一會,但不知不覺就虛耗了幾個小時。拿俄米再等十年,是不是因為伯利恆的饑荒還未完呢?看來並不是,因為當她返回伯利恆時,波阿斯已很豐富了。可見饑荒已過去了,但拿俄米卻沒有立時轉回,顯示人有時很難面對自己落在錯誤中,怕在人前丟臉失面子而遲遲不回轉。特別是拿俄米當日離開時是滿滿而走,現在回來時丈夫和兩個兒子,並一個媳婦都不在了,只留下一名摩押女子陪伴,她一定很難受。承認自己過去是錯了,是很不容易的,但這是靈性轉機的關鍵。基督徒的靈性復興是由認罪開始,跟著是悔改。「遮掩自己罪過的,必不亨通;承認離棄罪過的,必蒙憐恤。」(箴28:13)拿俄米一直耽延不肯回伯利恆,離開神的旨意偏行己路,所以一直都很苦;直到她肯歸回,重返伯利恆,行在神的旨意裡,就開始蒙恩,由苦變甜了。

拿俄米為何會回轉?因為她看到神的管教,她知道神不喜悅她留在摩押。神管教的目的不是懲罰,而是要使人過聖潔的生活。當然有些人看見神的管教,心也不理會,也不聽從神。神就用另一個方法,以愛來吸引人回轉。拿俄米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,賜糧食給他們(得1:6);她相信神仍顧念自己,要給機會她回轉。神能以慈繩愛索將人挽回過來。有時我們介意人怎樣看自己,多於神怎樣看自己;但拿俄米最終決定離棄不聽從神的罪,從錯誤中轉回。

人何時離開罪,放下自己的意思,何時就是他蒙福的開始。

講於2022年8月13日夏令會第一堂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