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可11:20-26
文首所引經文的第24節中,耶穌基督明說我們禱告祈求的必定可以得著,而那個秘訣就是「只要信是得著的」,當人履行了這個條件,所求的「就必得著」。
在經文中主講到信心的能力,事緣前一天主見到一棵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,就咒詛它。第二天早上,當他們在路上經過時,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。門徒覺得耶穌此舉十分特別,因昨天主只說了一句話:「從今以後,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!」那無花果樹就因此而整棵樹枯乾了。彼得對主耶穌說:「主呀,你看!昨天你咒詛的那棵樹枯乾了。」在回應中,主沒有透露祂咒詛那棵樹的原因;事實上,祂心所想的是猶太人正如這棵不結果子的樹,神的咒詛將會臨到,但祂沒有跟門徒提到這方面的教導,反而教導門徒另一件事──信心。
昨天主咒詛無花果樹一事,是用信心來作的,所以那棵樹枯乾了。藉此耶穌基督教訓門徒,無論何人,如果對這座山說:「挪開吧!離開此地,投在海裡!」只要你心裡沒有疑惑,那座山定必挪走了。接著祂就談到祈禱,只要有信心,也是必能得著的!人可以用信心吩咐一座山挪移,正如耶穌基督可以用信心叫那棵無花果樹枯乾;同樣,人也可以用信心來禱告祈求神(並非吩咐神做事),就必蒙應允!這教導並非彼得或保羅等傳道人構想出來的,乃是耶穌基督親口應許我們的。許多時候,我們雖祈禱,但卻不相信是必然得著的,只存盼望之心,望主作工而已;但耶穌基督在這裡教導我們祈禱,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!我們要注意在「就必得著」的應許裡,主用的是「必」字;事實上,教會需要有能夠禱告的人,使教會裡很多事情能成就,叫神在眾信徒身上,甚至個人的心中、各人的生命裡,所要做的工夫能夠作成。神需要很多人能作有效的禱告,而非空空泛泛的,因為神不能透過這樣的禱告來作工。
中國雲南西部及西南部的山區,有幾個少數民族住於其中,其中一個名叫「傈僳族」,英文譯作“Lisu”。神藉祂的僕人在他們當中辛勞地作工多年,數以萬計的人信了主,其中有些信得很好,數年前甚至共產黨也要承認基督教是這個民族的宗教。這些工作是從一個名叫J.O. Fraser的人開始,別人替他譯名「富能仁」,意謂能夠顯出仁愛。他在那裡作工,有時叫他很灰心;那些人起初表示要信主,但後來全都不信,反而再次迷信那些鬼靈。甚至有部份族人被人攪擾後,整條村或整個鎮的人向他說:「你不要來了,現在我們不信了!」見此令他灰心不已。他的禱告不計其數,因難處多,而他心裡認真切望那些人得救,有時甚至整天祈禱。他雖殷勤作工,但果效卻少,有時似見一些果效,可惜轉眼又成空。後來有一次主教訓他,自此他的禱告就完全脫胎換骨了,他一禱告,神就作工!主教他甚麼呢?就是文首所引的經文:「只要信是得著的」。並不是一直的求主叫那些人悔改,盼望他們得救,乃是祈禱相信主一定做,那些人一定得救。啊!那就不同了,以後的工作就都改觀了。
本人初信主的時候,從書上讀到有人如此說:「祈禱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。」我自此恍然大悟,當知道此秘訣後,為一些事情祈禱時,相信是得著的,呀!真是得著的。深感這件事很新奇,不過後來主屢聽祈禱,多方顯出主的恩典,就再不覺得那麼新奇了。祈禱真是能得著的,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。中文聖經翻譯「只要信是得著的」此句譯得不夠好,較好的譯法是「只要信是得著了,就必得著」。「得著了」即你的祈禱已經得蒙應允,雖然還未見所祈求的那件事成就在你眼前,但你的信心使你知道已經得著了。這樣,事情又實在在你眼前成全起來,只是有些時候來得快,有些時候來得慢,但主總是按祂的時候來成就我們所求的。
「信是得著」的真義,並不是相信一定得著的(這態度已算不錯),乃是相信已經得著了。這裡向我們指明一個事實,就是神與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,而我們當學習用神的眼光來看事情。有人或許會如此想:「我現在才剛祈禱,就說有了,已經得著了,這是怎麼回事呢?我還沒有求就已經有了麼?」第一,我們當知道,我們所需要的神早已為我們預備齊全了,然後,不知怎的神作工,安排了環境,那時我們便祈求;原來一切都已預備好了,只待你去求一求,就把事情實現了!換言之,我們祈禱能夠如此得著,原來天上已有這個旨意,又已做成這件事,然後神就引導我們覺得有這個需要去祈禱,又引導我們有這信心,知道所求的已經得著了!神早有預備,又已作成了,不過此事未曾臨到我們身上而已!
聖經不單談到一件事情說它原先是已經有了的,是已經成就了的,但卻要待我們做一些事,然後才能得著。例如得救這回事,以弗所書第一章告訴我們,神創立世界之前,在基督耶穌裡,已經將天上「各樣屬靈的福氣」全給了我們。祂未造世界和亞當就已經給了我們!「在基督裡」已經給了我們!所賜的是甚麼福氣呢?就如神揀選我們,也因愛我們給我們兒子的名份,又使我們得蒙救贖,罪過得以赦免,這些全都已經賜給我們了,我們也已經有了!但是,那時我們還未出生!神不像我們這些短命的人:人常往時間和空間裡看,而時空都是屬世的,神卻沒有這些限制,在祂看來,現在即是過去,過去即是將來,都是一樣的。所以彼得後書第三章說:「主看一日如千年,千年如一日」。例如,耶穌基督說:「我必快來」,祂確是快來的,不過我們總是說:「主還未來,好了,我們不用盼望祂來了!」似乎示意不要再提耶穌快來這回事,我們就是把事情弄到產生這許多軟弱來。事實上,耶穌基督說:「我必快來」,因祂看時間有別於我們。正如我們得救就是這樣,並不是我們信的時候耶穌才為我們死,乃是這個救恩已經做成了,在耶穌基督未降世、未釘十字架之前就有了,也曾賜給我們了。我們信主得救正是相信一個已經有了的事實,成就了的救恩。我們信耶穌那刻,因信在主觀方面就能感受到救恩的偉大;在十字架上,主為我們流血而死,我們的罪在那裡得洗淨。但神的看法遠超過我們,其實在創世以前,救恩已經預備好了,已經賜給我們了!同樣,我們禱告祈求,只要相信已經成就,就必成就。的確,有時為一件事情祈求,並非很勉強的,而是很自然的就知道已經得著了。譬如為一個人代禱,祈禱……心裡就知道已經得著了,不用再祈禱下去了。後來遇見那人,詢問之下就曉得祈禱真的蒙了應允,關鍵在於我們並未見那件事情成就,然而我們先是相信那件事已經成就了。
這會叫人想到:「作基督徒怎麼做得那麼妙?你們基督徒真是有幾分神秘啊!」說真的,每個基督徒都是神秘的。我們重生得救那件事就已經很神秘,這是世界的人所不明白的,也是他們所沒有的。世人是不會明白究竟基督徒裡面怎會有了神的生命、做了神的兒女、與神互相溝通的呢?起初我們不大懂得與神相通的道理,雖然與神談話,神又有恩典肯答復我們所求於祂的,然而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已經是與神相通的了!有時我們經歷到神真的來跟我們講話(透過聖經及環境向我們講話),神與我,我與神互相交談,這是我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的。有時祈禱時好像我們的靈與神的靈相通似的。基督徒啊!我們根本是神秘的,在一般人的眼中,因不明白屬靈的事,所以覺得我們神秘,但其實又並沒有甚麼神秘可言,只是我們有了靈界的接觸和生活,而這也是作為人所該有的。起初神造人,人是與神相通的;現今人因犯罪離開了神,與神脫節,失去了與神的交通。如此看來,我們有信心來祈禱,不過是恢復與神的交通而已。
另一方面,我們容易陷於一種愚昧之中,就是用思想和意志的力量去叫自己「相信」已經著了。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得著那個確實的信心呢?第一,我們當殷勤用心讀聖經,好好地吸收主的話,讀聖經時,知道要行的道,總要靠主遵行。因為有些道理,特別關乎主耶穌基督為我們作成的救恩那方面,我們還未完全曉得。如此讀聖經便會有所吸收,會更多明白神的旨意。聖經的原則,神的心意,尤其關於祈禱的,我們都從其中有所吸收。如何曉得有所吸收呢?譬如有些事情發生……啊,你覺得(你不難知道)這不是神的旨意,所以要求主破壞那件事;與此同時,你心中可能清清楚楚地有聖經的教訓,指出那件事是不應該做的、不能叫神得榮耀的、也是不對的,因此你就祈禱,求神破壞那件事。當你知道主的心意,你的禱告就會比較有把握,後來也顯出這果然是神的旨意。在你那方面,平素是有心行主的道,與主同行的;到你要為那件事祈禱時(你認為是神的旨意,主也給你有這樣的信心),一方面你祈禱時會覺得十分通暢;另一方面,當禱告完了,你很有信心主一定做工的,而後來主果然做工。
當我們說:「我們所求的這事,一定有結果,一定得著」時,這樣的信心並非自己編造,或勉強用思想絞出來的,乃是我們好好地吸收主的話,與主交通,與主同行,與主同心的結果。這個信心不僅僅相信所求的必然得著,甚至相信是已經得著了。轉過來說,如果你覺得這祈禱的信心既神秘又難行,那你就先把它放下好了。只要你追求好好地讀聖經、吸收聖經,當你祈禱的生命漸漸長大起來時,自然地你會享受到這些福氣,就是經歷到主聽我們祈禱,成就我們所求的。還有,你可以向主求一個這樣的信心,只要你是為主的緣故,好叫主的事情能夠成就,並非單是為你個人的利益、好處、權利等等,主必定會作工!
這段經文接下去提到有些阻礙我們祈禱的事情,要叫我們小心。這些是甚麼呢?就是「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,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,就當饒恕他,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,也饒恕你們的過犯。你們若不饒恕人,你們在天上的父,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11:25-26)主明講祈禱必定可以得著的,而那個條件就是信心,但祂附加一些說話,表明即便你履行了那個條件也可能得不著,因為你不肯饒恕人,寬待人!
人家得罪你,向你認錯道歉、求你原諒,你要饒恕他;就是沒有歉意的,且跟你作仇敵的,你也要饒恕他。每個基督徒也當不做任何人的仇敵;沒有人是我的敵人,這是基督徒的人生態度。別人若做我的仇敵,這是他個人的事,我仍饒恕他,不做他的仇敵。恐怕很多基督徒祈禱不蒙主答應,毛病就在這裡──不饒恕人!別人得罪了你,你一直不肯饒恕,難怪你的基督徒生命沒有長進,禱告總是不蒙垂聽。你饒恕了你的家人、同學和同事沒有?若你的老闆對不起你,你有否饒恕他?街上有人對不起你,你有否饒恕他?假如你心裡總是念念不忘別人的惡,不肯原諒人、饒恕人,神不會聽你的祈禱,雖多次祈禱也不蒙垂聽(除非有些急切的、特別的事情,也許神會聽祈禱而做工),因為耶穌基督是這樣說:「你們若不饒恕人,你們在天上的父,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11:26)
這裡講的不是關乎得救的問題,乃是我們跟神交通的問題,尤其是祈禱那一方面。耶穌基督在這裡談祈禱,有兩件很要緊的事:第一,祈禱的秘訣──相信,叫你所求的必定得著;第二,祈禱的阻礙──不饒恕人,使你所求的必定得不著。所以我們當竭力尋求信心和愛心,以寬大忍耐的心待人,尤其在信徒之間,因為若教會裡有不饒恕的精神,整個教會會受害。惟願我們的教會能夠擅於禱告,藉禱告成就神的事情,又能夠彼此寬容,以致我們的禱告沒有阻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