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太5:13-16
這裡有兩個比喻,說明屬神的兒女有兩個身分,一是世上的鹽;二是世上的光。本來我們是死在罪惡過犯中等候滅亡,這個是指屬靈的死,比身體的死悲慘得多。我們本為可怒之子,是那位公義、聖潔、審判人的神向我們發怒。我們像蟲一樣,是那麼渺小、污穢和卑賤,又好像灰塵一樣,「看哪,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,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」(賽40:15)但神使我們成為世上的鹽和光,是何等大的恩典。
我們不要因為有點錢財、學問或能力等,就驕傲起來,因為來到神面前,我們要認識自己的本相。羅馬書三章引用了詩篇五三篇一些話,但是兩者有不同。羅馬書三章10-12節:「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。沒有明白的;沒有尋求神的;都是偏離正路,一同變為無用。沒有行善的,連一個也沒有⋯⋯」詩篇五三篇3節說:「一同變為污穢」。看似不同,但其實是相同的,而且很巧妙將它解釋得更清楚。無用是因為變為污穢,只要在神面前變成污穢就立即變為無用。即使一個器皿價值有多高,但若污穢了就不能被使用了。人要合神使用,就必須要成為聖潔(提後2:21)。最污穢的就是罪,罪所帶來的後果非常嚴重。一個人最悲哀的就是成為無用、可棄絕的。本來我們都是污穢無用,但因著神的憐憫和愛,因著祂的拯救和恩典,我們竟然搖身一變,成為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,這尊貴的身分,有很大的價值和功用。
主耶穌說我們「是」世上的鹽,「是」世上的光,不是好像或可能,而是十分肯定的,這是神的恩典。我們想到恩典,往往是想到物質方面,就是那些現在看得見的和只屬於暫時的東西,結果就跟那些不認識神、屬世的人犯同樣的錯誤。如果我們真認識神,就能超脫這些眼前事物的限制和支配。真正的恩典是屬靈和屬天的,是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,我們想到神的恩典應該著重於屬靈的層面,是有永恆價值的。神的兒女是天國的子民,應當有屬天的價值觀。從屬天的觀點來看待事情,是極為重要的。在神眼中的評價,世上的首富也不及世上的鹽和光;得諾貝爾獎也不及神所認為的聖徒,所認為的基督精兵。
在主耶穌的時代,物質不太豐富,鹽在那時有很重要的地位,新會人叫鹽作「上味」,約伯記六章6節描述約伯在苦境中,沒有胃口,那時很需要食物但卻吃不下,其中一句話這樣寫:「物淡而無鹽,怎吃得下去」,可見食物若加上鹽味道就不同。其實世界是淡而無味的,許多活動都很無聊和空虛,有些人因而借酒消愁,尋找刺激,甚至極危險的事也去做,因覺得反正人生沒有意義。其實物質的豐富根本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,很多人日子過得淡而無味,日日如事,千篇一律,不知為了甚麼而活。但如果有些神的兒女成為世上的鹽,讓世人接觸後感受到雖然他們生活的質素條件不及許多人,卻比許多人快樂,生命性情更美好,就能發揮作用吸引人認識神。在這無味的世界,鹽發揮著影響力。傳福音不是單用口,更重要的是有生命的見證作後盾。
傳福音不是講主的見證,使徒行傳第一章是作主的見證,你們就是我的見證;生命帶出見證,生命被形容是鹽,有屬天的味道。我們的喜樂不在食物上,而是在主裡面;所以基督徒應當吃甚麼也很喜樂,反而屬世的人吃甚麼也不喜樂。相比下,他們或許會認為幸好有基督徒在這世上,不然會鬱悶至死。如果他們肯接受主透過我們的見證給他們幫助,讓我們這世上的鹽進到他們裡面去分享,他們就能找到屬天的生命,找到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,人生就會不同。如果我們的生活目標只為賺錢、地位、學問,方向就錯了。基督徒應當有一種因為認識神、因著我們裡面有神的生命而散發著屬天的味道,越是屬靈的神的兒女,屬天的味道就越豐富,這是美好屬靈生命帶出來的香氣。
此外,這世界充滿罪惡,而且不斷蔓延孳生,將人推到滅亡的境地。鹽有防腐的功用,可以阻止罪惡發生。在一個團體、一間公司或是在一班人中間,作為世上的鹽的基督徒,至少能使與他們接觸的人,沒有腐敗得那麼快。一些真正聖潔的基督徒,進到他們幾個朋友中間時,他們就不說粗言穢語,這就是鹽的作用。即使他們不認識主,但見到光在,心裡會覺得很慚愧。雖然未至於擺脫,完全離開,至少可以阻止他們肆無忌憚地繼續深陷罪惡之中。聖經已預言末世敵基督要出現,但如今仍有攔阻(帖後2:6-7),這攔阻相信是指世上的聖徒,就是神的教會。有些人認為攔阻指的是聖靈,但聖徒和聖靈是二而一的,因為聖靈是住在聖徒中間。當有一日教會被提,聖靈就隨之離開,攔阻就被挪去,這大罪人、沉淪之子就在世界任意而行進行破壞。主稍後降臨就會消滅牠,使牠接受神最終的審判。神的靈在神的兒女裡面,要叫我們在地上生活時能夠散發出屬天的味道。神使我們成為鹽,要在這罪惡的世界發揮功用,至少使這世界沒有沉淪得那麼快。
鹽在肉上,可發揮防腐功效,使肉能保存下來。現今物質太豐富,我們很容易分心,以致忽略了鹽的重要性。在超級市場找鹽,通常是在最底的層架才能找到,全不起眼。人很少想到,沒有鹽是大問題。鹽沒有經過甚麼包裝,好像聖徒在世上很樸素不起眼;但另一方面神肯定我們的價值,這價值是永恆的。你接受哪個看法?不要跟隨效法世界的觀點,而是照神的標準,這樣就有福了。當然,我們不要因自己是世上的鹽就驕傲起來,將榮耀歸給自己,而是要將榮耀歸給神。因為是神賦予我們恩典,使我們的生命改變,合神使用。我們不要因為世界看不起神兒女屬靈生命的價值,以致我們自己也因而廢了自己的價值,接受他們錯誤的評核而忘記神加在我們身上那麼大的恩典。要記得我們只可活一次,要珍惜每一天。我們的價值,不在於有財富、有地位、有享受,不要被這些欺騙,我們的價值乃在於主給我們恩典成為世上的鹽,平凡但是不可缺少的,平凡但有重大的貢獻。
鹽怎會失味?當時的鹽,不是海鹽,而是礦物鹽,是附在石上的。當石子被風化侵蝕,石上的鹽分就會逐漸失去,剩下的只是無味的石子,這就是失了味的意思。失了味的石,如同普通的沙石,只會淪落到被人丟棄和踐踏的下場,因最寶貴的鹹味失了,就變為無用。神的兒女也是這樣,我們應當有屬天的味道,生命有屬靈的香氣,但許多時候我們不小心效法世界,讓世界的風將我們的味道吹散,這樣我們就變得徒有虛名,成了沒有味的鹽。看上去是鹽,但卻已失了味,甚至連自己也不知道。所以要謹記不要效法世界,不要被世界的價值觀影響,被世界之風搖動。我們不要做失了味的鹽,不然就只會被丟棄。失了味的鹽,連世界都鄙視。世人一方面因為反對神,就會反對神的兒女,但若你有屬天的香氣,有基督徒的美德,他們也無法否認,甚至會暗暗佩服你。雖然看來矛盾,但兩個都是事實,基於不同的原因。他掩不住良心,看見你的光明行為,鹽的味道,自嘆不如,雖然口裡或不承認,但心裡是暗暗佩服的;但如果你失去了味,他就會鄙視你。不但在外面因為反對神而反對你,在心裡也鄙視你。這樣怎能榮耀神?
我們是世上的光,約翰福音開始時說:光來到世界,世界卻不接受光,因為世界是黑暗的,黑暗卻不接受光(約1:5)。世界的性質,一開始就被定性為黑暗,不接受主耶穌那大光,連我們這些小光也不接受。但矛盾的是,世人拒絕光,但最需要的也是光,正顯出這些人是瞎了眼。黑暗本是需要光來幫助,以除去黑暗。光本是黑暗的救星,但卻遭拒絕,這是悲劇。世界最需要的是光——主耶穌基督,但人卻掩住良心,被魔鬼迷惑,閉著眼拒絕光,結局是留在黑暗裡,遙遙無期,死在黑暗裡。就如月亮的光是來自太陽,我們的光也不是源於自己,我們的光是反照主的光。當我們與主的關係正常,與主在正確的距離,正確的方向,就有光了。在古時月亮的光已足夠人在晚間出行,我們是世上的光,是世界所需要的。光是非常重要的。對於消除黑暗的作用很大,人平常習以為常,但到了沒有光時就深深感受到光的重要性。神的兒女們都知道自己很微小和有限,但如果我們蒙恩屬於主,主的生命在我們裡面,成為世上的光,一點點的光都有重大的價值。能夠幫助人看到主的寶貴,看到人生的意義,看到許多要追求的價值,看到甚麼才是正確的。我們不用自我宣傳、吹噓,只要我們與神的關係正常,與神的距離和方向正常,神的光就能透過我們照耀出來。
這光就是我們的好行為,是生命的表現。神兒女們的重點在屬天的生命,生命的光能照耀出來。這屬天的生命不要被任何地上的東西或事物遮擋,耶穌教導不要把燈放在斗底下,或掩蓋著,而是放在燈台上,才是正確的位置,就是發揮最大功用的地方。光若被掩蓋就無用和失效,我們的光要能照耀,必須沒有遮擋。在我們的生命裡,若沒有任何罪惡、肉體的情慾或任何人世間的事物阻擋著,就能在生活上有好行為顯出來,就能為主發光。如果我們要確保自己是世界的光,正常地產生功效,就要用心使我們屬天的生命成長,有更美的生命見證。神會使用這見證,叫人無可辯駁,人看見這見證就將榮耀歸給神。
燈要常發光,需要加油,我們的生命也要被聖靈充滿,讓聖靈將生命的能力,不斷加添在我們生命中,這樣我們才有發光的條件。此外,那時的燈是油燈,用久了燈芯就會變黑,需要修剪,叫它能發光發得好、持續發光。我們的生命發光,需要神的靈在我們裡面,需要倚靠神,以致我們的光源源不絕。還有,我們需要不時修剪,意思是將那些阻礙我們發光的東西剪去,保持與神有正確的關係。如此,我們才能時時有光照耀,人就能看見,不用我們去宣傳。如果有人問你為何這麼喜樂,有盼望,又能承受打擊,分享生命的見證就能幫助人認識主,又能榮耀神了。光就是生命的見證、屬天的品德,能榮耀神,不是榮耀自己。主給我們這麼大的恩典,再不要說我是誰?有誰認識我?在世上我只是滄海一粟,多一個不多,少一個不少。事實不是這樣,我們在神眼中是有獨特價值的,我們是世上的鹽、世上的光,全是神的恩典,神在我們生命中創造奇蹟。
我們不要自己同自己作對,踐踏了這價值,或摧毀了神給我們的功用。不要作愚昧的人,反而認真地把那些妨礙我們帶出是世上的鹽、是世上的光的事物對付、清除。如此,我們才能期待著歡歡喜喜見主,不枉此生。願主使我們有智慧的心,看到我們只能活一次,而且在信主前我們或已活去七七八八了,剩下只有少許的機會,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地過日子,要抓緊光陰好好地在主的恩典中,為祂而活。
(講於2023年1月1,未經講員過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