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與神同行的信徒,常是有一種感化力。這種感化力不僅是從他的言語和他所作的特殊事工上發出來。許多時候就是他的一舉一動,也有一種隱藏的感化力發出來,使在他旁邊的人受著默默的感化。這是因為他的言行慈愛而不失於公正,謙遜而不失於尊嚴,忌惡而不失於憐憫,柔和而不失勇敢。
不見一人,只見耶穌 (馬太福音17:8)
一個與神同行的信徒,常是有一種感化力。這種感化力不僅是從他的言語和他所作的特殊事工上發出來。許多時候就是他的一舉一動,也有一種隱藏的感化力發出來,使在他旁邊的人受著默默的感化。這是因為他的言行慈愛而不失於公正,謙遜而不失於尊嚴,忌惡而不失於憐憫,柔和而不失勇敢。
親愛的信徒,我們切不可作愚昧人,喜聽諂媚的話使自己受害;更不可作好惡人,去說諂媚的話,陷害別人。要看說諂媚的話為大罪。要棄絕諂媚的言語,隨時說造就人,規勸人,導引人走正路的話。我們非但不當用不正當的方法去求利益,也不當討人的喜悅,想望藉此得他們的幫助保護,只當盡心盡力地討神的喜悅。這樣,我們所得的好處必定不可限量了。
自誇的言語在人眼中是可恥的,在神面前更是可憎的。因為自誇的言語是從驕傲的泉源裡發出來的。喜好自誇的人必是心中狂傲,想要奪取神當得的榮耀歸給自己。因此不述說神的慈愛與大能,反一味的彰顯自己的長處。這種僭妄的心志與行為,在神面前乃是大惡。
讓我們每天都為那些工人禱告,讓他們成為彼得和他的同伴們真正的繼承者,傳講使徒們所傳講的同樣全備而自由的福音,活出他們所活出的聖潔生活。這些漁夫後來都成為偉大的傳道人。有些人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尊榮,有些人可能會少一些,但是所有真正忠心傳講福音的人都可以確信,他們的工作不會白費。
咒詛的言語與殺人的行為同是從怨恨的心裡發出來的。不過一樣是使人實際受了損害,一樣是未曾實際損害別人。因為有這一點的分別,所以一個人有了殺人的行為,在法律上使成為罪犯,但說了咒詛的言語卻可以不受法律的裁制。許多人看罪惡不從動機上著眼,只看結果如何,自然很容易看咒詛的話算不了甚麼罪。再加上受了法律的暗示,便更不以說咒詛的話為罪惡了。但在神的眼中看卻絕不是這樣。神看罪不只看結果,更注重它的動機。神不但看人的行為,更注重他的思想與意志。
挑撥爭端的人哪,不要自恃得計,鑒察人心的神早已知道你一切的意念,也早已聽見你在兩方所說挑撥的言語,凡你所說的話,「當審判的日子,必要句句供出來。」你所說挑撥爭端的言語既然這樣敗壞了許多人,祂必「憑你的話定你有罪」。說挑撥爭端的話現在好像是只害了別人,將來便明白完全是害了自己。
禁止我們的舌頭不向人說暴戾的話,或者還是一件容易的事:更難的就是聽見別人向我們說暴戾的話,不用暴戾卻用柔和的話回答他們。這事需要極大的忍耐,需要極大的克己;但只有這樣行。可以消彌許多的爭端,可以救自己脫離危險,可以榮耀神的名,又可證明我們真是跟隨基督的腳蹤,因為「祂並沒有犯罪,口裡也沒有詭詐:他被罵不還口,受害不說威嚇的話。」(彼前2:22-2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