儆醒預備

Loading

經文:太24:36-44

綜觀今日整個世界,無論政治、經濟或疫症等帶來的種種問題,並天災人禍的發生,對照神的話,我們知道主再來的日子十分近了。但每次當我們說主再來的日子近了,有多少時候在我們生命中是實實在在地調整自己,等候和預備迎見神呢?世人都流傳著世界已到了末期的說法,他們認為末日時鐘已到了晚上11:59了。對信主的人來說,按照常理想到主再來應帶著興奮的心情,而且要挺身昂首,因為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(路21:28)。許多基督徒活在盼望主再來和不太想主再來的張力,特別在我們環境好一點時,例如剛結婚、置業、抱孫等,這時或有基督徒會希望主暫時不要再來;但相反當處於艱難痛苦時,就切望主快些回來。無論現在你處於何種景況,都要謹記主說過會再來,就必定會再來。

馬太福音24章32-34節提及主講述無花果樹的比喻,當無花果樹發嫩長葉,就知道夏天近了;也該知道主近了,人子就在門口。主說雖然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,連子也不知道,但說那個時候好像挪亞的日子,經文更形容那時兩個人中只有一人留下。主又說家主若知道何時有賊來,就會儆醒,不容人挖透房屋;又說「你們也要預備,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,人子就來了。」(44節)另一段話是:「所以,你們要儆醒;因為那日子,那時辰,你們不知道。」(太25:13)前者說「那日子,那時辰,沒有人知道,天使不知道,子也不知道,唯獨天父知道。」這裡說門徒要儆醒,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他們都不知道,不知道卻要儆醒。前文是十個童女的比喻,五個聰明,五個愚拙。聰明的有燈也預備油,主耶穌藉此比喻提醒門徒要儆醒。

從舊約我們看見關乎彌賽亞的預言,講到這位彌賽亞來到世上包含了兩件事。一面講到祂好像受苦的僕人,一面講到祂好像君王到地上來執掌王權。舊約先知從神的話得到啟示,他們好像站在遠處看將來的事情。其實主到地上來建立祂的國度這件事,早在舊約神藉先知已讓我們清晰地看見。兩千年前主耶穌以受苦僕人的身分到世上來,完成神叫祂拯救世人的託付。這是主第一次到世上來。從舊約到新約,我們看到主怎樣來到世上成就神對我們的救贖。同時祂對門徒說,有一日祂會去,同時也會再來。當主在該撒利亞腓立比問門徒祂是誰,彼得回答祂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後,主稍後就預告祂會被交在人手裡,被殺被害,第三日復活。之後祂對門徒說了一番話,又說在這地方,「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裡」(太16:28)。說了這話後八天,主將彼得、雅各和約翰帶到高山上,在他們面前改變形像,臉面發光,顯出祂的榮耀。這榮耀是在國度裡,因祂曾說有人在未嘗死味之先,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度裡;在變形山上,主將國度裡的小影顯明出來。那時主還未經過十字架,還未曾復活,未進到父前與父同得榮耀的實際裡。但主在此卻清晰顯出,這位主不單要死,要埋葬,要復活,回到父那裡去,祂還要再來。祂要建立祂的國度,在這國度裡顯出祂的榮耀來,然後主一再說到祂再來的事。

約翰在福音書裡沒有提及主的降生,他將我們帶到太初;也沒有說到主的復活,因為祂是從天降下而仍舊在天的人子,但在約翰福音同樣地告訴門徒,說,祂要去,一面差下聖靈保惠師來常與我們同在,但同時間在另一方面主亦對門徒說祂去但要再回來,接他們到祂所預備的地方去。一方面聖靈與我們同在,另一方面主在實際裡會再來。主自己在地上將要離世前,很清晰地告訴門徒祂要去,也要再來。主已成功救贖,為我們的罪死了,埋葬了,第三天復活,祂向門徒顯現亦被接到榮耀裡去。使徒行傳記載門徒親眼看見主被接上天,其間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,問說: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?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,你們見祂怎樣往天上去,祂還要怎樣來。從那時開始門徒就等候主再來。因此我們看見,日後使徒寫的書信,幾乎每卷都提到主的再來。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,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,儆醒禱告(彼前4:7)。彼得說這話時大約在主後六十多年;約翰告訴我們敵基督已出現了(約一4:3);保羅說那大罪人、沉淪之子要出現,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了(帖後2:3-7),在主離開他們不久,就看見世界快到末時了,他們切望主快點來,只是主並沒有在那時回來,直到今天經過了兩千年,還未回來,有些人因而起來譏誚我們。其實主是寬容,因祂要更多人蒙恩得救。福音要從耶路撒冷,猶太全地,撒瑪利亞,一直傳到地極。神沒有關閉恩典的門,現在仍是悅納的時候,拯救的日子;所以我們要抓緊機會,好好傳福音。但同時另一方面主回來是要建立祂的國度,但更重要是為迎娶新婦——教會,進到祂榮耀裡。主在等候教會裝飾整齊,長大成熟。所以聖經教導我們要竭力追求,好好對付自己,好好學習,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。

其實主也很渴望早點回來。主離開時門徒很憂愁,但主也捨不得他們。主愛屬祂的人愛到底,離去後差聖靈與信徒同在,祂沒有撇下我們為孤兒。今天我們能在聖靈裡與主交通,能夠感受主的同在,我們要常常順從聖靈而行。主不捨得我們,所以常常藉聖靈看顧我們,與我們同在相交,保守引導我們,也賜下祂的話。主恨不得立即回來迎娶祂的新婦——教會(我們),只是教會還未預備好。這樣看來是主的恩典和憐憫,祂仍給我們機會預備好自己迎見祂。許多關乎主再來的預言已應驗了,未應驗的是主再來時和再來後的事。主再來是一個過程,人子降臨的時候也是這樣。降臨原文是指著祂的同在,這包含時間性。主怎樣去,就怎樣回來,從使徒行傳看到祂升到雲層裡去,再從雲層到神的寶座上去。主再來時,祂會從寶座來到空中、雲層,再從空中來到地上,這是主再來時的次序。

主在我們想不到時就來了,祂用賊來形容自己的再來,意思是祂會隨時出現;另一處經文又記載主再來是從東邊到西邊好像閃電一樣,忽然就出現了。從外面來看,主提醒我們的原因是,第一要我們留心所處的光景,雖然那日子那時辰連子都不知道,但說到主再來時的跡象是很清晰的。前面一段說主降臨時,必有大響聲,提醒信徒看見一些事情發生時就要留心。

第32節主叫門徒從無花果樹看比方,當看見樹枝發葉長嫩時就知道人子在門口了。樹枝發葉長嫩時,夏天就近了,主說這事成為讀經的人很重要的提示和幫助。聖經用無花果樹來形容祂的百姓,它發嫩長葉是重要的信號。主在地上最後一個禮拜進耶路撒冷,路加記載主從遠遠看見一棵無花果樹,主盼望這棵樹能滿足栽種的人的心思,可是主從它身上只找到葉子,不見果子。無花果樹的結局是遭到主的咒詛,這是主進耶路撒冷唯一所作的事,表明一件很嚴肅的事,以色列人拒絕主耶穌,這次祂進入耶路撒冷後就被殺害。猶太人和以色列人沒有辦法滿足主的心,結果他們被咒詛,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,日後更在列國中被拋來拋去,經歷二千多年亡國之痛;但我們看見神的恩典和憐憫,最後竟能復國。從那時開始,以色列直到今日被建立起來;也從那時開始,主說當看見這棵無花果樹發嫩長葉時,就知道主來的日子近了,就在門口了。雖然我們不知道門口是指在哪裡,但應是指到了最靠近我們的地方。從那時開始,人就知道世界已到了最後。那時周邊一些國家已開始獨立了,主說各種的樹都已恢復,主就再來了。

1948年5月14日七十年後的2018年同一天,美國決定將她國家的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,象徵著整個耶路撒冷才是以色列的首都。今天人們仍注視著這國家的發展,因為她的變動正反映出人子近了。主又說祂再來的日子,好像挪亞的日子,人又吃又喝又嫁娶,路加更說也好像羅得的日子,又買又賣。這時人的人生重點只在今世眼前,簡單來說人的肉體情慾表現出來,敗壞的光景顯在世代中。人在肉體泛濫,縱慾的情況下,罪惡滿了,以致神不能不審判世界,像挪亞的日子,洪水忽然之間就來到。昔日主用洪水審判全地,將來神會用烈火來審判世界。當我們看見世界的情況,我們要警惕自己不要像世人的光景。因為主明顯告訴我們祂來的日子,人在田間、推磨、在床上一切如常時,忽然之間一半人就不見了。主就在此叫我們預備,因為在不知道的時候,主就再來提接屬祂的人。他們被提到空中,穿過雲端去到主寶座那裡。這些人已預備好,他們的心也預備好,主再來時就把他們提走。經文後面第25章,有十個童女的比喻,比喻末了主叫我們要儆醒,因為我們不知道那日子,那時辰(太25:13)。有讀經的人研究十個童女是指信主的,都是有油和火把的,準備著等候新郎來迎娶。五個愚拙的童女代表有些人雖然有資格等候主再來,卻沒有作好準備和儆醒。若信徒在僅僅得救的狀態裡,沒有在聖靈裡不斷更新,就不能好好儆醒。我們信主那刻,聖靈在我們裡面燃點我們,叫我們能為主發光。我們要付代價,讓聖靈在我們裡面常常有動力和地位,順著聖靈過生活,靠聖靈行事。我們稍為放鬆一下像世人一般,就會失去機會。我們常作準備,免得將來在審判台前受虧損。沒有人知道何時離世,但我們要問自己是否已準備好?與主的關係是否建立得好?若現在離開,是否能安然見主?夜半有人聲喊著說新郎來了,是否醒覺,還是聽不到?主的聲音不在我們耳邊,而是在我們心裡;外面可以聽不到,但裡面要聽見,要儆醒。沒準備好的,不是不能得救,而是沒法與主在筵席上,主再來時我們都要在基督台前受審判,這是我們要留心的。

世人為自己的將來積蓄預備,但對於我們來說到主再來時,這些一點也存留不到。你想享用現在的事物,還是渴慕主再來?求主幫助我們真的儆醒,真的準備,然後我們就能心裡安息。世人慌慌不定,我們要常作準備,心裡準備,安然等候主的再來,這樣我們裡面就踏實,就能安息了。主再來時,我們就能挺身昂首,因為得贖的日子到了。

「 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,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,因海中波浪的響聲,就慌慌不定。天勢都要震動,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,就都嚇得魂不附體。那時,他們要看見人子,有能力,有大榮耀,駕雲降臨。一有這些事,你們就當挺身昂首,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。」(路加福音21:25-28)

講於2020年5月31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