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詩廿三篇
有人認為詩篇廿三篇是牧人之詩,因為內容提及耶和華是牧者;牧場上有水、有草,有豐盛生命的泉源,是蒙福生活的寫照。許多人用這篇詩篇來安慰臥病中的人;也有許多音樂人為這篇詩譜上樂曲,使這篇詩流傳得更久遠。但我從數算主恩的觀點來看這篇詩。
有人說這篇詩是大衛在年輕時、在中年時或是在老年時寫的;我認為是在老年時寫。大衛在這詩篇中敍述羊和牧人,也特別提到聖殿。大衛早年征戰,年輕時還沒有想到建造聖殿,後來神接納他建聖殿的心意;但著手建造聖殿是所羅門王。雖然如此,大衛一生與聖殿關係密切。
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」(1節)。「耶和華」的解釋出自出埃及記,是「自有永有」或「我就是」之意。耶和華這個名字在中文有許多翻譯,如永恆的主、上主等,中文和合本一致譯為耶和華。這篇詩有三個重點:1. 大衛童牧時的生活;2. 大衛成為君王後的生活;3. 大衛年老時的生活。他一生最重要的是與聖殿的關係。
大衛少年時,已知道數算主的恩典,整篇詩可說是大衛的見證,他回顧一生時想到神怎樣從少到老,一直帶領他。他將自己看作是羊,緊隨著他的牧者耶和華。在他心裡以色列民是神的選民,他不過是受神託付牧養他們。這篇詩有一特別之處,就是自始至終大衛沒有提及自己是君王。大衛年老時,生命已成熟,已不在乎自己的榮辱;他看重的是數算神的恩典,將榮耀歸給神。
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是這篇詩篇的引言,他深信這位牧者能明白他的心情,他也順服追隨牧者。大衛年輕時的生活與羊有深切的關係,現在他將自己看作耶和華眼中的羊,因這緣故他說:「我必不致缺乏。」「必」有譯為「實在」,也就是「阿們」之意。大衛深信神供應他生命一切需要。如果我們一生信靠主,跟從祂,自然就在祂的看顧下,必不會缺乏。此處記載的是靈裡富足。「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:他本來富足,卻為你們成了貧窮,叫你們因他的貧窮,可以成為富足。」(林後八9)
第2節描述大衛的生活。躺臥,是安息、平安之意。羊跟隨牧人,不能離開牧人而活。牧人往哪裡去,羊就往那裡去。大衛進一步描述他與神的關係,他稱耶和華為祂,表示他與這位牧者的關係與人不一樣。意思是「耶和華是我的,祂保守我,使我悠然自得地躺臥在青草地上。」安歇可譯為幽靜,水邊可譯為水溪。在現實生活中,大衛遇過許多困難和逼迫,但他沒有跌倒,因為神在他旁邊扶持、幫助他;在困難中他仍然能躺臥安息。有主的恩典,他心中平安。大衛年少時全心全意牧羊,耶和華更是無微不至地看顧他。
第2節開始,有一個很特別的字:「使」。整首詩「使」字出現了三次,這是神工作的表現。大衛一生都有神的工作,如果神不使用他,可能他一生只是放羊。第3節開始,「使」字出現兩次:他使我的靈魂甦醒。大衛年幼放羊,這時他應該不會想到自己日後會成為君王。神揀選掃羅作以色列人第一位君王,但後來他得罪神,神將他廢棄了。神就藉撒母耳再膏大衛為王,神說大衛是合祂心意的人。大衛受膏後,不是立即登基,而是過著軍旅生活。他一方面要參與戰事,一方面要逃避掃羅的追殺。做了君王後,又要面對兒子的造反,再次逃亡。做君王要靈魂甦醒的嗎?為甚麼神要大衛的靈魂甦醒,要引導他走義路?大衛曾犯姦淫,又殺了烏利亞,怎會是合神心意的人?
神啟示摩西建造會幕,因為神要與人同住。從此會幕成為以色列人生活的中心,大衛一定明白神的心意,因此他想為神建造聖殿。雖然後來大衛因戰爭流了許多人的血,神不許他建造聖殿(代上廿二8),但他盡心盡力預備建殿的一切材料。神向他默示聖殿的藍圖,所以最終建殿的責任落在他的兒子所羅門身上,但若沒有他前期的預備,聖殿就不能建成。神應許所羅門王,凡向聖殿祈禱的人,無論身在何處,必得到神垂聽。會幕和聖殿有一個很重要的意思:以馬內利,神與以色列人同在。到新約時代主耶穌降生,祂的名也是以馬內利;祂成為肉身,親自與人同在。
第3節使人想起大衛作王時的生活,這時他漸漸認識聖殿的重要。掃羅曾帶著約櫃上戰場,以為有約櫃神就會同在、會打勝仗。但結果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放在大袞廟,神為自己的名顯出作為,祂毀壞大袞廟裡的偶像,最後約櫃被送到俄別以東家中,俄別以東因此得到神賜福。詩篇一百卅二篇記載大衛為約櫃受很多苦難,他不進自己的帳幕,不上自己的床,「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,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;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,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。」(詩一百卅二4-5)大衛想盡辦法尋找約櫃,最後將約櫃帶回耶路撒冷。
大衛在詩篇廿三篇說,神使他的靈魂甦醒,想必是指到神使他想起建造聖殿的事。他認為神膏他作王,不只要建立國度,更重要是建造聖殿,將以馬內利帶進以色列民中間。
第4節:行過死蔭幽谷。這是指到大衛的經歷。掃羅害怕大衛會威脅他的王位,曾屢次設計謀害大衛。大衛曾形容自己離死不過一步(撒上二十3)。大衛走過死蔭幽谷的經歷,可以說是全因神要膏他作王。雖然掃羅步步追迫,但大衛認定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,沒有趁機殺害他。大衛深信神必看顧,他能說出:不害怕,因祢與我同在。前面2-3節稱耶和華是「他」,這裡是「我」,表示他與神的關係更加親密。有耶和華的同在,無論多麼危險,他都可以安歇。
你的杖、你的竿都安慰我:杖和竿都是牧羊人的工具。杖用來引導羊;竿較短,通常放在腰間,用來驅趕野獸,保護羊群的。羊要牧人引導才不會走迷。大衛曾走錯「路」,受到神的管教,他沒有埋怨神太嚴厲,反而認為這是神的安慰。
第5節:在我敵人面前,你為我擺設筵席。面臨大敵,大衛不是嚴陣以待,而是參加耶和華為他擺設的筵席。有耶和華的幫助,雖然內有掃羅、押沙龍和約押威脅;外有非利士人等外族騷擾,大衛仍能舉杯。耶和華更用油膏他的頭,使他的福杯滿溢。
第6節: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、慈愛隨著我,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。大衛晚年時將所有精力都放在籌劃建造聖殿的事上,他所寫的詩篇,許多提及聖殿,例如:「在你的院宇住一日,勝似在別處住千日;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,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。」(詩八十四10)大衛與神心心相印,他為神的殿焦急,也為神的殿勞苦。雖然他在世不能看見聖殿,但他心中不忘聖殿。我們也要以神的事為念,一生渴慕與主更親近,住在主裡面,主也必住在我們裡面。
在我們餘下的人生,要像大衛一樣專心做神喜悅的事。如果神分派我們在人看來不重要的崗位事奉祂,只要是祂的心意,我們都要忠心、盡力做。今天神建造教會的藍圖已展開,有許多工作仍需祂的兒女承擔,但願我們明白神的心意,按著祂給我們的恩賜努力建造。
講於2016年12月25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