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約二1-11
甚麼是神蹟?不同人對神蹟有不同的解釋,有人稱大自然的奇妙就是神蹟;又有人說年老得子是神蹟;更有人說大難不死是神蹟。總括來說,一些意想不到、發生的機會率極低的事情發生了,人就稱它為神蹟。我認識一位弟兄他患上末期肺癌,主內弟兄姊妹為他懇切祈禱,如今他仍健在。(當然每個人的遭遇不同,但不管怎樣,神蹟一定有神的作為在其中。)
聖經中所講的神蹟,不是以上所說的,也不是指機會率很低卻發生了的事;而是指超自然的事、超科學的定律。出埃及記記載摩西舉起杖吩咐紅海「分開」,紅海就聽命隨即分開。在科學家看來,這是違反地心吸力的。耶穌用五餅二魚,怎能餵飽五千人而仍有剩餘?這些在科學上都是不能解釋的,亦不是概率高低的問題。聖經裡的神蹟,在人看是不可能的,但確實發生了。耶穌在水面上行走,這也是超乎物理或化學定律的行為。
神蹟這個字,在原文找不到。原文有關神蹟這個字,是由四個字組合而成的,這四個不同的字,中文都譯為神蹟。這四個字都不是指超自然的事,而是指神的作為。第一個字:工作,原文是神的工作。按照上文下理,神的工作就是神蹟,指神特殊的工作。第二個字:能力、神的能力。原文是能力的所有,能力的釋放。譯者根據上文下理,將能力譯為神蹟。第三個字:奇事“wonder”。字面看來是指很普通的一件事,聖經中特別是新約常常出現神蹟奇事這譯法。第四個字:是最普遍的,英文的翻譯是“sign”,即記號。若中文直譯是奇事記號,讀起來不太順,所以就譯為神蹟奇事。其實神蹟就是“sign”,這是最普遍的譯法。
舊約裡的神蹟是記號;耶穌所行的神蹟是為救人的,但主要的功能都是記號。「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,沒有記在這書上。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,並且叫你們信了他,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。」(約二十30-31)這裡很清楚指出,神蹟的用意是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,叫人因此信祂而因祂的名得生命。所以耶穌行神蹟不是要滿足人的好奇心,而是要人認識祂是神,相信祂就可以得生命。「以色列人哪,請聽我的話: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、奇事、神蹟,將他證明出來,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。」(徒二22)這段經文出現以上所說有關神蹟的四個字中的其中三個。這裡的神蹟包含異能“power”、奇事“wonder”和記號“sign”三個意思,目的是將耶穌證明出來。現在比以前少許多神蹟,原因就是耶穌已被證明出來。聖靈感動我們,我們就可以信耶穌,不需要再通過記號。
在迦拿婚宴中,耶穌、耶穌的母親和門徒都被邀請赴會。那時候門徒的數目還不到十二人。只有安得烈、彼得,約翰應該也在場。猶太人的婚宴持續七日,難怪要預備那麼多酒。在筵席中,酒喝完了,但客人還未盡興。酒被喝光的原因可能是:1. 賓客很多,酒量如牛。2. 主人預備不足。存酒不足的後果是,場面使主人很尷尬、難堪。根據一些資料顯示,新郎待客不周可能會被告上法庭呢!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有見及此,就示意耶穌想辦法解決。耶穌的回答看來很沒有禮貌:「婦人,我與你有甚麼相干?我的時候還沒有到。」耶穌在眾人面前沒有稱馬利亞為母親,其實是為馬利亞和我們的好處。祂要我們明白馬利亞不過是人,她不能吩咐或指使耶穌行神蹟。此外,耶穌這樣回應也可避免人誤會祂行神蹟是為馬利亞而行。天主教尊崇馬利亞,因為他們認為馬利亞較慈祥;他們認為信徒不可以直接向嚴厲的耶穌祈禱;信徒要找耶穌就要先找祂的母親馬利亞。根據天主教的說法,耶穌一定聽從馬利亞的吩咐,所以信徒可藉著馬利亞轉達心意。這是誤解聖經,曲解真理。從肉身而言,馬利亞是耶穌的母親,但在神的國度裡,耶穌是創造主。祂行神蹟與否,主權在於祂,祂有祂的時間。
馬利亞沒有認為耶穌的回答使她丟臉,相反,她向工人說:「他告訴你們甚麼,你們就做甚麼。」她知道耶穌的意思。耶穌不是沒有禮貌,而是為了保護她;以免人看她高於耶穌。
耶穌吩咐那些人倒水在石缸裡,六口石缸一共可以盛兩三桶水。他們不知道發生甚麼事,只知道本來是水,但送上筵席的卻是好酒。到底水甚麼時候變成酒?是倒進水缸的那一刻,還是從水缸裡舀出來那時呢?管筵席的知道後,責怪新郎待慢客人,因為誤以為他將好酒收起,等到客人飲夠才拿出來。
聖經記載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,顯出祂的榮耀來。這是真正的神蹟,是超自然定律的,顯出耶穌是神。在人不可能的事上,神凡事都能。耶穌不是普通人,不只是講道理;祂的身份亦是神,所以能行神蹟。
水變酒的神蹟,有不少屬靈的教訓:
(一) 我們可以在喜樂的時候尋求主,邀請祂來
人的錯覺是不開心時才尋求主,他們認為痛苦的時候,才來倚靠神;歡喜的時候,就不要麻煩耶穌了。我們信耶穌有動機的嗎?婚宴是喜事,新郎可能不知道耶穌是誰,但是主的同在使整個場面改觀。我們不要在痛苦失意時才找耶穌,在歡樂的時候也要來到主前,感謝祂的賞賜。保羅在羅馬書說: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(羅十二15)主也願意分享我們的喜樂。
(二) 喜樂或會變為哀傷。
新郎想不到酒會用盡,幸好耶穌在場為他解決了問題。人不知順境可以維持多久,人生可能一下子改變;本來歡喜也可以瞬間變為苦難;風暴來到,無人可料。所以無論順或逆,我們都要倚靠神,在日常生活中與神保持緊密相交,當苦難忽然來臨,也不至全然傾倒。怎樣保守自己的心?秘訣是常常到主面前來,讀經、靈修和禱告。約伯在苦難中仍能站穩,因為他在平順的日子保持與神緊密相連,神是祂的密友。「我願如壯年的時候:那時我在帳棚中,神待我有密友之情。」(伯廿九4)密友這個詞,英文是secret,神將秘密告訴約伯。這裡密友也有這個意思,表示約伯與神的關係很好。約伯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苦難跌倒,因為他心裡有神。儘管他有怨言,他沒有離開神,仍然相信神。
我們要儆醒,今天可能覺得與神的關係很密切,但沒有人知道環境會何時突然轉變。我們要常常住在主裡面,開心時不要忘記神,痛苦時更要倚靠祂。
(三) 信靠順服。
如果你是筵席中的工人,你會相信耶穌嗎?六口大缸,注滿一個需要兩三桶水,要用不少氣力。如果工人不相信耶穌的話,就不能經歷這個奇蹟了。正如人若不接受耶穌為救主,相信祂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,就不能經歷得救的神蹟了。這兩個工人不但信靠耶穌亦順服祂,不像一些人口說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,但不悔改;或信耶穌多年,但不肯事奉,對神家的事無動於衷。工人將六個缸逐一注水,付諸行動;他們不怕人笑,因為他們有真信心。
第四,水可變成酒。我們的生命原本是一潭死水,淡而無味,沒有價值,現在因為耶穌得以變成酒。酒與死水本質完全不同,價值也不可同日而語。
酒能醉人,使人著迷,酒醉更會誤事。但如果能利用得當,不過分沉迷,酒帶給人歡愉。「酒能悅人心」(傳十19),這是對酒的正面的評價。在聖經的教導裡,喝酒不是罪,醉酒才是罪。不然,主耶穌將水變成酒給人喝,就錯了。
我們的生命本來是無味的水,只有靠耶穌得重生,才能成為美酒。這生命不但給我們帶來喜樂,也能使認識我們的人喜樂。士師記九章13節也論到酒:「我豈肯止住使神和人喜樂的新酒」。有了神的生命,我們的人生才能改變。聖靈在我們裡面,才有喜樂、平安和滿足。我們要成為酒,而且是美酒,使人享受。這是基督徒的生命。生命改變後,別人都會因你得福,這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。但願我們成為主耶穌的密友,帶給人喜樂和滿足。
講於2016年10月2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