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但一1-8
巴比倫打敗猶大,將部份以色列人擄到巴比倫,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也在被擄之列。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本是猶太支派的貴族,甚至可能是皇族。但以理書前半部主要記載這四個人的事蹟,特別是但以理;後半部記載神賜給但以理關乎末後的預言。如果我們撇開預言部份,只看前半部四位人物的事蹟,已足夠成為我們跟從主的極大激勵。
書的起首即記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,根據一些歷史資料,那時尼布甲尼撒還未即位(雖然但以理書這裡稱他為王)。後來尼布甲尼撒再次攻打耶路撒冷時,原本在位的巴比倫王才駕崩。尼布甲尼撒得知消息後,立即從耶路撒冷騎快馬橫越沙漠,回到現今的伊拉克即位。那片沙漠不容易越過,但尼布甲尼撒認定即位的事不能遲延,不然就會被其他人奪位。在歷史上,尼布甲尼撒是著名的英雄,從聖經的記載他很喜歡將人的地方變為茅廁,性情剛烈。他在位時武功顯赫,亞述也亡於他手。經文中第2節:「主將猶大王約雅敬,並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。」這裡清楚指出是主將耶路撒冷交給巴比倫王的。在不信的人眼中,猶大和巴比倫軍力懸殊,必敗無疑;但在信主的人眼中,勝敗在乎耶和華。聖經記載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打猶大王希西家時,提及主派一位天使在一夜間就殺掉亞述軍隊十八萬五千人。「當夜,耶和華的使者出去,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。清早有人起來,一看,都是死屍了。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,住在尼尼微。」(王下十九35-36)。所以不是軍力強大就必勝,而是視乎神將人交在誰手中。研究舊約歷史學者說,這是從先知的角度看事情。
為何神容讓聖殿的器皿交在巴比倫手?因為以色列人犯罪離棄神,神不一定愛惜有形的聖殿,主要看我們是否真心敬畏祂。
王下廿四章約西亞王之後的四個王:約雅敬、約雅斤、西底家、約哈斯,都是不好的,導致日後國破家亡,以色列人被擄。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生在這黑暗年代,卻能成為主的見證。許多人或會懷疑神為何容讓這四個少年人被擄,他們是敬虔愛主的。被擄對他們來說,是極大的試煉。在這世上,屬神的人、走神的道路的人,許多時會遇到撒但的攻擊、試探,這是否代表神不公義和不公平?這四個少年人大可以質問神為何他們遭遇亡國之痛,但他們對神一點懷疑也沒有。跟從主走窄路,這條路其實不容易走。信主得救,不需要靠行為;但跟從主就要努力、付代價。耶穌說:「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,天國是努力進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著了。」(太十一12)
神沒有應許敬虔的信徒,不會有災禍臨到他們。相反,約伯是完全正直敬畏神、遠離惡事,卻遇到極大的苦難。第8節說這四個少年人立志不玷污自己,他們決心持守純正,不受環境影響。有些基督徒平日能持守真理,但當遇見逆境,就懷疑神,失去信心。
除了試煉外,四個少年人還遇見試探。尼布甲尼撒王藉著訓練他們,來磨滅他們效忠自己國家的心志;他將自己每天吃的和喝的賜給他們。美食對許多人來說是試探,但因為王所安排的膳食違背以色列有關潔淨食物的條例。這四個少年人立志不吃,並且要求太監長給他們素菜。有時我們為身體健康的緣故,放棄美食;如果為信仰的緣故,會否放棄不吃?其實他們即使吃王膳,也不會有人怪責。因為他們是俘虜,沒有選擇。在沒有人怪責和大家都會體諒的情況下,他們仍然堅守神的誡命。有人或會認為這樣做太過份,這種看法成為許多基督徒不遵守真理的藉口。敬畏真神,與拜偶像絕不一樣。拜偶像的人或會求世界的福,希望無本生利,萬事如意;不然就棄掉神明。敬畏真神,許多時得到神的賜福,但有時在靈界裡有許多我們不明白的事。如上述約伯的遭遇,就不是人能明白的。跟從神的人,不是任何時間都要神用物質或看得見的事物來賜福的。如果「得不到」神的賜福,我們也要跟從到底。我們也不要因為別人的體諒而認為可以不守主道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不要縱容自己貪心,縱容自己自私,縱容自己無愛心,縱容自己說謊……雖然在這世界遵守神的吩咐很艱難,但求主加給我們力量,使我們在祂面前能持守純正。
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,因為不想玷污自己而不用王膳,他們看若犯罪不守神的律法,就算為不潔。神用聖召召我們,不是照我們的行為,是照祂的恩典。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已揀選了我們,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,無有瑕疵。我們在世生活尚且注重清潔,靈魂的潔淨更不容忽視。我們要保守自己遠避罪惡,謹慎言行,不任意妄為。
這四個少年人,謹守主的吩咐,在黑暗中為主發光;在邪惡的世代,成為主美好的見證人,將自己分別為聖給神。雖然「在人是不能,在神卻不然,因為神凡事都能。」(可十27)我們每天求主賜給我們力量,天天勤讀聖經、祈禱,你心裡的力量就強大。屬靈的事是不能退縮的,但我們要有為主受苦的心志。許多基督徒說在生活上很少經歷神,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認真遵行神的吩咐。如果我們按照聖經的教導生活並讓主居首位,一定會受到神的操練和對付。當你受對付,神的真實就在你身上顯明出來。如果我們好像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那樣經歷神,我們一生就會活得更豐盛。
講於2017年3月26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