榮耀的盼望

Loading

經文:林前十五1-34

榮耀的盼望,是我們今天活在世上的動力。這是個集體憂愁、集體抑鬱的世代,人心受到每天新聞報導影響,政治、經濟或人事的變動,影響人的情緒。例如特朗普上場、英國脫歐、南海問題等,使人感到前途茫茫、動蕩不安。人與人之間的圍牆越來越大,人很重視自己的權利,很少想到整體的利益;重視自己的感受,很少想到別人的感受。有人稱這個世代為I-generation(我的世代,即一切事都以我為出發點)。生活在這樣的困局,人需要有盼望,盼望的來源是神的愛。神將我們從污泥中拯救出來,使我們由罪人變為義人;由黑暗之子變成光明之子;由神的仇敵變成神的兒子;將我們從地獄的火湖拯救到天上榮耀之地。這全是因為神的愛。每個屬神的人,一生一世必有恩惠與慈愛隨著,直至耶穌領我們進榮耀裡去。

去年11月18日英國倫敦法院裁定,准許科技人員將一位已經病逝的14歲女子遺體,用冷凍技術保存下來,以便日後醫學發達到一個地步可以用生物科學使她復活。(這是女子生前的遺願)按法律所有屍體都應埋葬,不能保存。這位少女的遺願是復活,即使要等幾百年也願意。我心想如果這位少女是基督徒,不需要等那麼長久,因為我們深信信主的人死後必有復活的身體,榮耀的盼望。

經文記載當時哥林多教會出現一些假師傅,他們稱沒有復活的事。這些人受希臘哲學思想影響,只相信耶穌基督復活,不相信人死後會復活。保羅在此列舉了三項證據,證明復活的真理。

(一)信徒自己是證據(第1節)。保羅叫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問一問自己,接受福音後有沒有復活的盼望。真實的基督徒,接受耶穌基督後就有新生命,能靠著聖靈站立得住;從前在罪惡過犯中,不知對與錯,信主後有聖靈內住,對罪很敏感、對從前所犯的罪很悔疚,而且靠著主的能力持守真理。一個人認識主的時候,聖靈的光照臨到,就會在神面前痛哭流淚,承認自己的失敗。原來福音就是證據。許多年前我領了一個少年人信主,他信主後第二個星期經歷了很奇妙的事,他對我說決志祈禱後,一時不懂說話,因為一句粗言穢語也說不出口。這是生命的改變,見證復活的主在每個信徒心裡。

我們是神的兒女,應該顯出神的性情。當我們快要犯罪,聖靈有如馬的韁繩勒住我們。這個福音能使我們將來得救(指身體復活,也指將來被救到神永遠的國度裡去),聖靈成為我們的質,將來我們要進入永恆國度裡。

(二)舊約聖經為證(第3、4節)。使徒行傳十三章32-37節:「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,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,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,叫耶穌復活了。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:『你是我的兒子,我今日生你。』論到神叫他從死裡復活,不再歸於朽壞,就這樣說:『我必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、可靠的恩典賜給你們。』又有一篇上說:『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。』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,就睡了,歸到他祖宗那裡,已見朽壞;惟獨神所復活的,他並未見朽壞。」(參詩十六10)

(三)人證(5-11節)。第一個是內證,第二個是聖經明證,第三個是人證。耶穌復活後,有一次特別向彼得顯現,祂對婦女們說,去告訴門徒和彼得(可十六7),這裡顯出主的慈愛和憐憫。當彼得三次不認祂,祂回頭看彼得,彼得立時痛哭。耶穌憐恤軟弱的人,明白肉體軟弱但心靈願意的人。耶穌顯給磯法看,因為主是滿有恩情的。

保羅曾說自己是未到期而生的人,意思是他不夠資格、不配作使徒。保羅看見自己的本相,他說出自己過去的失敗:逼迫教會,捉拿基督徒,還以為自己為神作工。在大馬色的異象中,神向他顯現,責問他為何逼迫祂。當時保羅問了兩個問題:「主啊!你是誰?」「我當作甚麼?」這成為他日後寫書信的三大主題:1. 教會等於耶穌的身體。2. 放棄萬事,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。3. 人生目標是討主喜悅。保羅經歷神的愛何等浩大,以致他將整個生命歸向神。他說神賜給他的恩,不是徒然的,因為他比眾使徒格外勞苦。今天,香港教會普遍落在衰退的現象,許多信徒參加聚會是為得安慰……但我們聚會的主要目的是事奉神。傳道人其中一個責任是成全聖徒、各盡其職,神為每個信徒預備了天上的賞賜。馬利亞用膏抹主時,主耶穌說:「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,因為她的愛多;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愛就少。」」(路七47)有些信徒常常埋怨教會沒有愛心,常常以「自己」為中心,原因是他們愛主少。我們要更多思想自己原本是一個怎樣的人,我們得到的恩典何等浩大,是我們不配受的。這樣我們才會愛弟兄姊妹,關心被忘記的肢體。主耶穌說:「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太廿五40)保羅說自己比其他使徒格外勞苦,不是要抬高自己,因為他知這原不是他能作甚麼。一方面我們要熱心事奉主;一方面要認識我們能夠事奉主,完全是因為神的恩典和憐憫,我們要將一切榮耀歸給神。因為「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,都在乎他。」(徒十七28)主保護我們如同保護祂眼中的瞳人。我們虧欠神許多,因為我們沒有凡事謝恩。

經文接著是記述復活的三件事(12-34節):

1. 保羅用反問的方式,說明復活的真理。他用了三個「若」字。第一個若字(12節),指出信徒自相矛盾。第二個若字(14節),指出若沒有復活傳福音是枉然。第三個若字(17節),指出信徒不信復活,就不得救。藉著復活,神賜下新生命;藉著這新生命,我們才能進入新天新地。朽壞的身體,不能進入神的國,因為神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中。摩西曾要求神給他見祂的面,但神回答不能,因為人見祂的面不能存活。聖潔如摩西也不能站立在主面前。今天我們藉著耶穌覲見榮耀聖潔的神,有沒有為此感恩?有沒有以此為極大的恩典?神賜予我們新生命,使我們能與祂相交。保羅的結論是神賜給人的不是地上的福氣,而是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。他勸勉信徒不要計算今生所得,而要看重將來所得。若不信主復活,今生受苦,來生沒有盼望,豈不可憐嗎?一個有永生、榮耀盼望的人,不會介意地上的得失。信耶穌最重要的是要得到神自己。

2. 保羅說出將來彌賽亞要成就的事(20-28節),暗指舊約中的大衛之約。大衛昔日看見自己住在宮殿,神卻在帳幕,就想為神建殿。雖然他不能建殿,但神悅納他的心意,大大賜福給他,應許永恆的國度由他而出。神看重人重視祂的殿、祂的居所。「天是我的座位;地是我的腳凳。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?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?」(賽六十六1)神創造天地萬物,祂嘆息沒有安息的居所。神掌管天地萬物,宇宙穹蒼,無處不在,但許多人的心不接納祂,甚至以色列民,也不容祂。神不是要住在金碧輝煌的殿宇,祂看顧的是「虛心痛悔、因我話而戰兢的人。」(賽六十六2)祂要住在這些人中間。我們有多久沒有為自己的罪難過?如果我們讀聖經沒有因神的話戰兢,神住在你心裡不會舒服。神不是要華麗的殿,祂要我們將心給祂。大衛知道神需要殿。這殿不是物質的殿,而是神的百姓,他們的內心由神掌管,心靈痛悔,因神的話戰兢。神建造祂的子民,使他們成為一個祂能得安息的家。

耶穌曾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(約十二24)初熟的果子是耶穌,我們就是主耶穌結出來的子粒。我們要好像耶穌一樣,落在地裡死了,繼續結出果子。我們有今天,實在是前人埋在地裡死了而得的結果。哥拉汛、伯賽大和迦伯農全部拒絕耶穌,但耶穌仍然帶門徒往那裡傳福音。耶穌基督好像初熟的果子,從地裡復活,結出許多子粒。主耶穌怎樣復活,屬祂的人也會按著次序復活。

基督必要作王(25節),等神將一切仇敵放在祂腳下,毀滅死。在永恆的國度裡,沒有死亡。死亡從創世始祖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時開始,那時的死是指靈魂的死。信主後,神再一次將祂的靈賜給人,使信徒與神恢復相交,在神永恆的國度裡,朽壞的肉身成為過去,神賜一個永生的身體給信祂的人。那時,耶穌基督將祂的國正式交給神,從此萬物同歸於一。

整個人類的墮落帶來了分裂,罪帶來不和;首先是亞當和夏娃不和,接著是該隱和亞伯不和,再下去是屬世界的城邑和屬神的子民不和;後來人類建立巴別塔,建立自己的名聲(創十一4),與神不和。分裂在今天仍然繼續,年長的與年幼的有隔膜,中西不同,民族不同。將來在榮耀裡,所有生物,包括人類只服從耶穌基督。然後耶穌基督將整個國服在神的手下,恢復宇宙應有的秩序。神正式成為宇宙萬物和人類的神。那時一切都歸耶和華為聖。撒迦利亞書記載:「當那日,馬的鈴鐺上必有『歸耶和華為聖』的這句話。耶和華殿內的鍋必如祭壇前的碗一樣。凡耶路撒冷和猶大的鍋都必歸萬軍之耶和華為聖。」(亞十四20-21)彌賽亞要在地上建立一千年的國度,永遠的國度;已死的聖徒復活,在空中與主相遇,帶著新的身體與主一同降臨在地上。這真是個榮耀的盼望。

3. 兩種人生觀(29-34節)。保羅在此提出了一個問題:那些為死人受洗的人,將來怎樣呢?保羅這樣說是譏笑當時的人一些錯誤,那時一些人信主後沒有受洗就死了,為了彌補這個缺點,在生的人就為死人施洗(保羅不同意這做法)。保羅指出他們不信死人復活,而為死人施洗是自相矛盾。

保羅又以自己為例子要信徒思想,如果死人沒有復活,為何他天天冒死?(31節)保羅為傳福音不顧性命,他遭遇船壞、江河和盜賊的危險,就是因為他相信死人復活;相信耶穌基督將來作王;相信神的旨意。凡信耶穌基督的人,就是神的子民。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生命的主,他們不再自己作主。當保羅為福音天天冒死;信徒卻天天犯罪。哥林多信徒有人嫖妓,內部紛爭、結黨、爭家產、收繼母,雖然如此他們還自高自大。此外顯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。真正認識榮耀盼望的信徒,會熱切愛神。他們的人生觀不會像不信主的世人一樣,只在今生有指望,他們會追求討神喜悅,為主獻上一切。

講於2017年2月5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