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知足常樂
這段經文說出保羅常常喜樂的秘訣在於知足,使他無論遇到甚麼景況,都能靠主常常喜樂(腓4:4, 10)。保羅在甚麼處境下學這功課?經文提到卑賤、豐富、飽足、飢餓、有餘、缺乏……這功課是從人生各種不同際遇環境裡學習的。神往往會在生活中教導、訓練我們。神往往要改變的不是環境,而是我們的心。
Read more自誇的言語在人眼中是可恥的,在神面前更是可憎的。因為自誇的言語是從驕傲的泉源裡發出來的。喜好自誇的人必是心中狂傲,想要奪取神當得的榮耀歸給自己。因此不述說神的慈愛與大能,反一味的彰顯自己的長處。這種僭妄的心志與行為,在神面前乃是大惡。
Read more路得知道自己是摩押人,她很貧窮,一無所有;來到了陌生之地,沒有朋友和相熟的人。若得到人眷顧,她定會存著感恩的心生活。當我們蒙恩久了,或者我們會忘記自己出身是何等樣的人,忘記自己本是不配的。若知道本是不配的,心中就更應為所得的常存感謝,並帶著感恩的心來生活。我們實在要常存感恩謙卑的心,才不會自高自滿離開神。基督徒若能常常回想自己信主前的情況,提醒自己以往是何等的不堪,而如今卻蒙神極大的恩典,實在美好。
Read more讓我們每天都為那些工人禱告,讓他們成為彼得和他的同伴們真正的繼承者,傳講使徒們所傳講的同樣全備而自由的福音,活出他們所活出的聖潔生活。這些漁夫後來都成為偉大的傳道人。有些人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尊榮,有些人可能會少一些,但是所有真正忠心傳講福音的人都可以確信,他們的工作不會白費。
Read more咒詛的言語與殺人的行為同是從怨恨的心裡發出來的。不過一樣是使人實際受了損害,一樣是未曾實際損害別人。因為有這一點的分別,所以一個人有了殺人的行為,在法律上使成為罪犯,但說了咒詛的言語卻可以不受法律的裁制。許多人看罪惡不從動機上著眼,只看結果如何,自然很容易看咒詛的話算不了甚麼罪。再加上受了法律的暗示,便更不以說咒詛的話為罪惡了。但在神的眼中看卻絕不是這樣。神看罪不只看結果,更注重它的動機。神不但看人的行為,更注重他的思想與意志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