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敗的原因

經文:撒母耳記上四1-11

歷來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常常交戰,由參孫作士師的時期開始,直至後來掃羅作王之時情況依舊。撒母耳記上第四章記載了其中一次以色列人被非力士人打敗的戰爭。經文記載以色列人在首次交戰中受到挫敗,損失四千軍兵;戰敗後就回到營地稍作喘息,檢討失敗的原因後改變策略,希望反敗為勝,但最終卻在第二次對戰中敗得更厲害,有三萬人陣亡(參2,10節)。神的百姓為何竟在爭戰中連連敗陣?其失敗的原因在哪?在這事當中有不少屬靈上的教訓和提醒,讓我們以此為鑒戒,避免重蹈覆轍。

失敗始於自作主張而不等候神

以色列人敗陣後,在挫敗中反省,檢討原因,這原是好的。他們看戰敗不是偶然的,而想到一切出於神,是神使他們落到如此田地:「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?」(撒上四3)有時我們在信仰上也會經歷挫敗,也需回想、檢討失敗的原因,更要想到一切都是神所容許才會發生。可惜,以色列人反省後所做的,反使他們陷在更深的罪中,皆因「我們不如……」。以色列人受挫敗後向神發問,卻沒有理會神的心意如何便自作主張再行動。他們的發問倒像自言自語,而非謙卑向神求問。「我們不如」聽來就好像是:「嘗試另一個方法看看成效如何」而已。

記得約書亞在艾城一役戰敗後,他隨即到神面前禱告:「哀哉!主耶和華啊,你為甚麼竟領這百姓過約旦河,將我們交在亞摩利人的手中,使我們滅亡呢?我們不如住在約旦河那邊倒好。」(書七6-7)約書亞是大有信心的,當初他作十二探子之一打探迦南地時,在眾人反對的情況下與迦勒仍堅信神的話,深信神必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,並深信他們必能勝過那地的巨人。當他嘗過第一次敗仗時,彷彿變成另一個人,說的話與在曠野中發怨言的以色列人甚為相似。從表面看約書亞的態度和表現確實有缺失,但他在神面前真誠地的抱怨卻可理解。約書亞將疑問帶到神面前,並安靜等候神,一直等到神告訴他戰敗的原因,沒有擅自行動(書七10-16);但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發出疑問後,隨即就自己想辦法:「我們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裡來,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。」(撒上四3)可見人在危難中發問,卻不認真等候神給他答覆,問也是枉然的。人本來不知自己內心如何,挫敗來到就試出人信仰的真實情況,試驗就有這樣的功用,

事奉人員的靈性直接影響神家的成敗

撒母耳記上記載以色列人靈性光景不好,但記載的焦點集中在以利大祭司與他兩個兒子並撒母耳身上,讓我們看見神的家靈性光景的好壞,與那些事奉和負責帶領者有直接關係。以利老祭司糊塗,看見哈拿傾心吐意的禱告竟誤以為她醉酒胡言亂語;兩個作祭司的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也犯罪不敬畏神。以利很會說屬靈的話,但心裡根本不尊重神,可見常說屬靈的話不反映那人生命就屬靈。以利作大祭司期間,事奉神的人靈性墮落,將以色列全國的靈性光景帶進幽暗的谷底,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了。

上文提及沒有認真向神尋找真正答覆的人,正正是以色列人中事奉神的長老(撒上四3)。他們在反思戰敗的結果時,沒有帶領百姓回轉到信仰裡去尋求神,反帶頭自己出主意將約櫃抬到戰場,其實是要利用神來解決自己眼前的問題。在以色列人眼中約櫃代表神的同在,當長老決定將約櫃從示羅抬來時,許多祭司、百姓一同為搬運約櫃而大費心思,但沒有理會是不是神的旨意,無知地以為神會「任人擺佈」。最後約櫃抬來了,卻仍敗在非利士人手下,因神不與他們同在,以致他們一敗再敗。約櫃被擄去外邦地,神的子民在這場戰爭可謂徹底失敗。以利的兩個兒子曾抬著約櫃興奮地走到戰場,最終因他們自己的無知、對神的藐視而死在戰場上,因為神厭棄他們的事奉。我們遇到困難時,會否也只急於解決,心思被眼前的損失、心中的不滿所佔據,只想利用神為自己平反?我們若沒有省察自己,正視失敗的原因常常在於自己的罪和私慾,而回轉歸向神,最終就只會自招更大的損失。

從長老們說出「我們不如……」,就顯示出他們根本不在意找出戰敗的真正原因,輕率處理事情,當然未能省察自己的惡,根治問題。反思教會中事奉神的人,若輕率處理犯錯或得罪神的事情,後果必十分嚴重。聖經一直清楚指出神對事奉人員的生命有更高的期望。舊約聖經記載王登位後,要為自己抄寫律法書,並要殷勤閱讀;目的是使作王的能謹記律法書上的一切話,按照律法書的吩咐治理神的國(申十七18-20)。神期望事奉祂的人要認真、忠心於祂的一切吩咐、看重祂的話。保羅提醒提摩太選立執事時要留意一些事:「必須端莊,不一口兩舌」(提前三8)。人想到事奉,通常都先從技巧的角度去想,但保羅卻教導提摩太要留意生命的質素。生命質素好,才能承擔教會職事,這是神的要求。

倚靠神從失敗中重新被建立起來

當你面對人生的起伏挫敗時,你存著怎樣的心?是帶到主面前耐心等候,還是發問之後就不理會神的意思?每個信主的人的一生都在神的手中,如果你認為你人生中有一些事是在神絕對的主權之外,就顯出你的不信、不認識神、不明白真理。人一生的遭遇是有益還是有損,很視乎自己的主觀感覺,但在神的眼中卻非如此。神為我們安排了一生的道路,此刻神要我們活在順境,下一刻或許要我們遇見逆境;但無論是順境或逆境,祂都能藉著這一切來陶造我們,為叫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得益處(參羅八28)。

我們對神的認識有時很片面,以為神只會給我們「好東西」,不會給我們「壞東西」。記得我初信時,有弟兄向我解釋「萬事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的益處」(羅八28)中「萬事」的意思,告訴我他曾多次為自己能趕上車上班禱告,結果神都應允,藉此勉勵我常常禱告。從那時起,我對這節經文的印象就是只要我禱告,神就會將各樣美好的事物安排給我,為要叫我得益處,包括趕時間時剛好有車,忘記帶錢包時有陌生人借錢給我吃飯等。我認為這些生活上的恩惠就是這節經文所指的萬事了。後來我仔細想,如這樣凡事順利,世界將變成怎樣?萬事應包含我們人生中所經歷的一切事,有順利也有失敗,但即使是失敗時,神的管教與扶持仍能使我們得益(參來十二章)。

神昔日待以色列人好像父親待兒女一般,今天父神也顧念我們,即使讓我們遇到難處,也不是要我們無目的地受苦。若以色列人的靈性光景這麼敗壞,神當初仍使他們戰勝非利士人,他們將會成為甚麼樣的民?如此一想,當我們靈性不好,神叫我們遭遇挫敗,確實是最好的;因為若非如此,我們不會省察自己的錯。就好像以色列人經歷戰敗,他們才會想為何神會叫他們遇見這些事。如果他們藉此反省自己的罪,從而回轉投靠神,他們的靈命必得建立。若人在艱難中像約書亞懂得到主面前求問,並謙卑尋求明白原因,神必指示他如何悔改歸正,重新得力為主爭戰。

總結而言,事奉的人會直接影響神家的靈性狀況。另一方面,會眾若從開始就沒有理會神的旨意,只求發問,只想解決眼前的失敗,而沒有省察自己的惡,同樣會帶來嚴重後果。面對艱難,我們不要急於解決,而要到主面前尋求、禱告,等候神的意思顯明,深信祂必救我們脫離軟弱失敗的道路。

講於2018年5月13日,未經講員過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