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奉結出美果

經文:帖前二14-20

這段經文彌漫著一種不容易的氣氛,因帖撒羅尼迦教會正處於危難中;而教會牧者保羅在那裡傳道只有三個禮拜,便因猶太人的迫害而無奈要離開。帖撒羅尼迦教會成立的日子很短,信徒對信仰的認識、真理的觀念都不是太清楚。因此,保羅離開後很掛心教會的情況,於是寫了這封書信。教會面對艱難,在歷世歷代中屢見不鮮,今天香港的信徒在信仰上雖然還沒有明顯的逼迫,但在生活上、經濟上、社會民生政治上,都面對著不少艱難。信主年日越久,越深入認識教會情況的信徒,不難發覺教會正處於外憂內患的景況,如信徒面對生活壓力,教會內部意見分歧等。

信徒美好的生活見證能使教會站穩

帖撒羅尼迦信徒信主聽道只有三個禮拜,雖是初信,但在大爭戰、大患難中仍沒有放棄信仰。回想一些信主三年,甚至三十年的信徒,生活見證欠奉,事奉沒有果效,何等慚愧。為何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只短短三個禮拜,就能建立一群在患難中仍能站立得住的信徒?保羅在這書信裡說了許多有關自己生命的見證,對信徒會起著甚麼作用?回想當你感到無力時,是甚麼使你能站立得穩?可能你就會發現,有時不是單靠真理的知識,而是也包括弟兄姊妹的生命見證。當然,神的話語、神的愛已能激勵我們從軟弱中站起來;但若然同時在身邊有許多見證人的美好榜樣和活潑有力的生命見證,豈不更能幫助我們在艱難中為主站穩嗎?可見建立信徒不只是長執傳道的責任,而是每個信徒的責任。

有時人軟弱退去,不是因為不明白真理,而是看見環境或人事變遷而受到影響。當看見身邊的肢體剛強時,你也會被激勵而剛強起來。如果我們都有這種生命的見證,彼此影響和建立,亦能使教會興旺。事奉神不一定要有崗位,如果我們好像保羅一樣帶著生命的感染力參加聚會,已經能造就弟兄姊妹,在建立教會上有份。教會亦成為我們很大的力量,以致我們能夠面對外來的艱難和挑戰,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正展現了保羅這種生命的事奉。

學習帶著愛與情懷到教會

「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⋯⋯」(帖前二8-9)的「愛」字,在原文裡全本新約聖經只在這一節用了這個字。這裡的愛字含有強烈的情感,呂振中譯本譯作「戀慕」;保羅愛教會,甚至連性命也不顧。為了建立教會,使教會興旺,有時我們會想許多方法,但效果不明顯。最近我聽了一篇道深受感動,內容重點是教會的聚會可以很簡單,不需要太多計劃和設計,只要每位弟兄姊妹每次來聚會帶著愛回來就足夠了。當你禱告求神使你帶著愛參加聚會,下次到教會時,你一定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;你會更留心弟兄姊妹的情況,更想到他們面對艱難時的感受,會思想可以為他們做甚麼?只要每人都帶著愛來到教會,教會一定會變得不一樣。

保羅極愛帖撒羅尼迦教會:「弟兄們,我們暫時與你們離別……」(帖前二17)「離別」這詞的意思是成為孤兒。呂振中譯本譯作:「我們既如喪失父母的孤兒,和你們暫時地分離」;新譯本譯作:「被迫暫時與你們骨肉分離」。這個字是保羅用來形容自己的景況,而不是用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身上。如果教會失去牧者,信徒就好像孤兒,這點容易明白;但牧者被迫離開教會,他反覺自己是孤兒,從這看到保羅對教會的情懷是何等的強烈。

吳主光弟兄生前寫了一本書《聖經中的屬靈路線》,其中談到教會是神的家時,他以人的家來闡釋。假如家中有人失蹤或離家出走,我們必想辦法找他回來。教會是神的家,如果有弟兄姊妹沒有來聚會,我們會否為他焦急?我們對教會一些情況的反應,某程度上顯出我們內心的情懷。以看世界盃為例,當球迷看見入波或射失時,即呼聲震天,頓時感到情緒的澎湃熱烈,但對我這個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就絲毫不受觸動。能牽動一個人情緒的東西,一定對這人很重要和有價值。看見弟兄姊妹在忙碌中仍堅持聚會,我們有沒有為他們開心和感恩?看見弟兄姊妹失腳跌倒,有沒有為他禱告,甚至流淚懇求主挽回、光照?如果你的生命曾被這些情景所觸動,正反映你是真心和切實地愛弟兄姊妹的。

以實際行動去關心弟兄姊妹

保羅形容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弟兄姊妹就是他的喜樂,我們也要以弟兄姊妹為喜樂,常在禱告中記念他們。即便只有兩三個,也要從少做起,從關心開始,弟兄姊妹必能感受得到。有一位姊妹曾與我傾訴感情上的掙扎,後來她回想這事,忘記我那時對她所說的話,只記得我關心她,與她一同流淚禱告的情景。保羅形容自己對帖撒羅尼迦信徒好像父親和母親(參帖前二6-12):好像父親那樣勸勉、囑咐和教導;又好像母親存心溫柔,乳養孩子。不但如此,他更晝夜做工,辛苦勞碌,大概是因教會在艱難中,對他的供給可能不足夠;所以他為了不想累著教會,就自己作工。保羅愛教會,不但有情懷,更有具體行動。如果我們帶著愛心接觸弟兄姊妹,心裡面的情懷也很自然會推動著自己有相應的行動。

「基督愛教會,為教會捨己」主耶穌愛教會愛到一個地步,從天上來到地上,死在十字架,為教會捨己(弗五25)。我們若愛弟兄姊妹,也應有相應行動。我認識一位姊妹,她分享自己最近發覺參加聚會並不是她一人的事,其實也牽涉其他人。當聚會少人參加時,她會問為甚麼?她就想到,相反如果她自己不來聚會時,其他人也同樣會問為甚麼?這是生命成長的表現,她不再以自己為中心。以前參加聚會的心態是適合自己的聚會才參加,不適合就不來;現在想的是參加聚會,能否對教會、弟兄姊妹帶來益處。有些會友習慣聚會後相約飲茶,有些人因為食物不合胃口就不想去;但相約吃飯的用意重點不應在食物,而在於藉此機會彼此相交和了解,這是主裡一家學習彼此關心和接納的好機會。

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有許多愛的行動,他在帖撒羅尼迦後書道出自己織搭帳棚,不累著教會供給的原因:「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,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,叫你們效法我們。」(帖後三9)身為父母的,難免對子女多加教導和訓誨,但言教不如身教。帖撒羅尼迦教會在患難中仍能站穩,保羅的生命見證和榜樣定必對他們大有影響。保羅遭遇大逼迫,仍然堅持付代價將福音帶進帖撒羅尼迦,這是當時的信徒親眼所見證的。

在信仰路上面對艱難時堅持不放棄

保羅在大患難、大爭戰中仍然勇敢傳福音,是因他知道自己被神「驗中了」,神將福音「託付」給他們,他們就「照樣講」(參帖前二4)。「驗」、「託付」表明這福音非常重要,好像我們將重要的信件寄掛號,確保對方收到一樣。神察驗過保羅的心,就將福音託付給他;今天神也差派我們去傳福音,又將我們帶到教會,同樣也將身邊的弟兄姊妹託付給我們。主將羊託付給彼得前,先問他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」(參約廿一15-17)託付的基礎是信任:相信你愛我,相信不會辜負這福音。

保羅實在沒有辜負神的託付:當時帖撒羅尼迦教會沒有牧者,教會剛成立不久,對真理認識不深就遭遇迫害,保羅很想堅固他們,所以就說了許多有關自己處事為人的見證、昔日怎樣在艱難中不顧性命地將福音傳給他們、又為了愛他們如父母一樣、勞苦地晝夜作工的情況全然說出來;目的不是要自誇,而是要鼓勵信徒想起來後不要放棄信仰,不要退縮。當我們在信仰的路上遇到艱難,信心動搖,想放棄時,值得去想:「來到這地步若放棄,真的不是我個人的事。昔日我怎樣信主,有多少人栽培,有多少人代禱,有多少弟兄姊妹關心,是不是就這樣隨隨便便就放棄?」

弟兄姊妹在信仰的路上,都必遇到不同的艱難,也許曾經掙扎過是否應繼續堅持下去;或者在事奉中付出許多,但不見果效而灰心冷淡。當沒有人明白時,很容易受魔鬼攻擊:「放棄吧!放棄吧!沒有必要去到這麼盡!」這時,我們若回想主耶穌為我們付上生命的代價時,就不會甘心輕易放棄。

「無名的傳道者」的作者邊雲波弟兄曾因遇到艱難而想從事奉中退去,他決定離開群羊時,想到應在離開前為群羊禱告並將他們交回給神。神在他禱告時挽回他,他回頭過後寫下一番話:

「主耶穌說:為了你,我放下天上的榮耀;為了你,我選擇了客店的馬棚;為了你,我拒絕了眾人的擁戴和稱頌;為了你,我由無限的富有,變成了貧窮;為了你,在那一夜我沉痛地分了杯和餅;為了你,在那一夜我曾叮嚀了又加叮嚀;為了你,我擔當了鞭打,凌辱和嘲諷;為了你,我像羊羔似的,被牽到宰殺之地;為了你的靈魂不死,我至終捨了性命。但死後,卻有許多的計劃,期待著你們完成。」

主耶穌為我們離棄天上的榮華,在地寄居三十三年,被人厭棄,傳道沒有人聽;他也刻意拒絕人的擁戴,最後死在十字架上。許多的「為了你」後,主講了一句話:「他死後仍然有一個計劃,期待你們去完成。」救恩工程不是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就停止,救恩工程是要建立教會,建立基督的身體,這需要每位弟兄姊妹一同參與。我們會遇到許多艱難,但每次想到主為我們付上了何等大的代價,又藉著許多身邊的弟兄姊妹來幫助我們、堅固我們時,我們就不要輕言要退去。不要讓這工程停下來,今天到了我們接棒,是我們該付出的時候,要將我們從主得到的愛化為行動去愛人。即使如何艱難,不知道有沒有果效,也堅持帶著愛參加聚會、關心弟兄姊妹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當我們愛教會,體會神的心意時,神會用得著我們,使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
(講於2018年7月1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