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

經文:來3:7-19,4:1-11

希伯來書的作者有極深厚的舊約背景,書中的一些觀念或見地在其他書卷是找不到的,「約」的觀念就是其中之一。在希伯來書所記的「約」,乃像遺囑那種,是單方面決定受益人得到甚麼益處。受益人沒有任何交涉的條件,只需接受。神給予我們的約,就是這種。我們沒有條件與神交涉商討約的內容,但神將一切受益的條款放進了祂的應許裡,祂單方面去完成、成就。遺囑要等立遺囑的人死了才生效的,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,神與我們所立的約就開始生效了。這就是希伯來書給我們有關約的觀念。但以下要講的並不是約,而是另一個常聽到,卻又不太清楚的觀念——「安息」。

上列經文7-11節與詩篇95篇的內容很相似。短短幾節涵概了一段很長的歷史,有四十年之久。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裡,他們從出埃及到汛的曠野是第一年。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多次表明,不是他帶他們出埃及,而是他們祖宗亞伯拉罕、以撒和雅各的神,帶領他們脫離為奴之家。如果以色列人清楚明白,也相信這位雖然看不到卻行了許多神蹟(十災)的這位神,他們就不應在出埃及後造金牛犢。當他們到達汛的曠野在利非訂安營時(出17:1-7),沒有水喝。相信那時的埃及人與一般人的想法差不多,認為以色列人出埃及向曠野進發,一定走得不遠。當時以色列人離開埃及,為數估計有二百萬,向著曠野走,相信是死路一條。這麼多人在曠野,沒水沒糧,根本不可能生存。以色列人到了利非訂,發現沒水就即時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。神此時藉摩西行神蹟,叫他擊打磐石出水。那地因而叫瑪撒,又叫米利巴。瑪撒的意思是試探,米利巴的意思是爭鬧。這兩個字其實就是上列經文第9節中的「試我探我」二字的意思。詩篇95篇中的「試我探我」,就是「瑪撒」和「米利巴」這二字。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第一年經歷了非常的神蹟,清楚知道這麼多人能夠平安過了紅海,一定不是人能作成的,乃是神的大能作為;但是他們竟然一到曠野,就對如此偉大奇妙的神生出怨言和不信。

當他們派十二個探子到迦南地刺探,過了四十天,帶回來的信息是迦南地有很高大的人種,有不能跨越的屏障。其中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堅持相信神的應許,認定必能得勝。他們從神的角度看事情,將事實告訴眾人,卻幾乎因此而被人用石頭打死。因此神發烈怒,要起意將以色列人滅絕,後來摩西向神求情,求神顧念祂自己的名和榮耀。若將以色列人滅絕,埃及人聽到必以為祂沒有能力帶以色列人進迦南,才如此行。神應允了摩西,沒有立時將以色列人消滅,但結果是神因他們不信而不容許他們進入迦南地,只有那些他們認為不能打仗,不能靠自己生存的小孩,才能進去。那世代的以色列人全在曠野倒斃。民數記20章1-13節記載四十年後,以色列人的新一代去到尋的曠野,在加底斯安營。上一代以色列人經歷過出埃及時的十災,經歷過第一次的逾越節,從奴隸的身分變成自由人,歸入神的國下,經過神的眷顧和保護,經過紅海的洗禮……但因他們不信,被神命定不能進入迦南地。新一代沒有他們的經歷,他們在曠野出生,過著不見其他人只見石頭的日子。他們每天吃的是嗎哪,飲的水都是神供應的。按理他們應信心堅定,但四十年後來到加底斯,他們又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,原因又是沒有水,重複過去上一代所發生的。這四十年以色列人沒有學到神要他們學的功課。神叫摩西拿著杖吩咐石頭出水,這時摩西忍受不了,怒火中燒,除了發了幾句怨言,更越過神的吩咐,不是吩咐石頭出水,而是擊打石頭兩次。雖然石頭照樣出水,但神告訴摩西因他的不信,他也不能進入迦南。因此,摩西和亞倫在以色列民進迦南前都相繼離世。這件事使人知道,神厭煩是因為人的不信。經文12-19節已說得很明白,這些以色列人天天用試探的心面對神,四十年來也沒有改變和進步。

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一出世就吃嗎哪(可能沒有吃過其他食物)。嗎哪是神每天早晨供應他們的食物,安息日前一天可以拾取雙分,安息日那天不用出外收取。這樣的供應,明顯不是大自然發生的事,完全是神蹟。但日子久了,他們就逐漸看為平常。同樣,今天許多神給我們的東西,我們也看作平常、自然。太陽每天升起,地球自轉,令大自然的法則常存的,是創造這一切的神。祂創造萬物,定法則,是維持規則的那位。這裡是三重的身分:創造者,定法則者和維持者。這三重身分沒有必然關係,但神就是這樣,每天使這些事很自然地且有規律地發生,讓人可以預計明天如何。

當人不知前面如何時,或許會想像有多恐怖,在這情況下是最難熬的。很多時人的憂慮都是來自想像。以色列人不信,每天領受神的恩典,卻不將榮耀歸給神;更把恩典看作平常,認為是理所當然會發生。主說這樣的人祂斷不可讓他們進入祂的安息。這段經文最要緊的是這句。前面只是說出理由,提述歷史事實想叫人知道這班人最終進入不到神的安息。

進入不到迦南地,是否等於進入不到安息?後來世代的人是否就進入了呢?經文說:「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,是因為不信的緣故。」(19節)進入神的安息的條件是——信(12節)。希伯來書的作者勸我們:「你們要謹慎,免得你們中間存著不信的惡心,把永生神丟棄了,總要趁著還有今日,天天彼此相勸,免得你們中間,有人被罪迷惑,心裡就剛硬了。」(來3:12-13)原來信或不信的心,不是靠自己保守就可以的;經文提到「你們」,意思是並要看看中間有沒有人存著不信的心。這不是個別的,而是整體的感覺。這裡所說的不信,是指人經歷了神的恩典後仍不以為然。今天我們也要多去反省,是否信神到一個地步,憑信心而不憑眼見來過生活?

我們既然有永生,面對肢體的離世,我們深信有一天在天家能與他們相見。在主懷中,他們息了在世上的一切勞苦。若我們有信心,就不應為著他們的離去傷心崩潰,像那不信的人一樣。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是完備的,能保守我們現在和將來。祂帶領我們經歷人間的一切痛苦、困難,又帶領我們出死入生,我們不應再懼怕死亡。這是我們理性上知道的,但實際上我們的感覺是否追得上?當死亡威脅臨到時,你的感覺如何?能坦然面對,還是很害怕?有人說基督徒不怕死,而是怕痛。但我們的感覺能否誇越恐懼,當死亡臨到時內心一些波動也沒有呢?

第一世紀的信徒,他們隨時要作好死亡的準備,因為當時承認自己是基督徒的都要被捉拿、下監或處死。那時的基督徒決志信主後,跟著就受浸,公開作見證,並不隱瞞。當逼迫來到,聖靈會提醒他們逃走,使徒行傳中許多信徒都因此四散,今天你願意向人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嗎?雖然今天沒有苦難臨到,但主曾命定我們所走的路不會比祂所走的好,祂如何我們也會如何。祂叮囑我們要彼此相顧,看看在我們中間有沒有不信的,就是經歷過主的恩典但仍心裡剛硬不信的人,這些人被罪迷惑,雖然經歷過救恩的好處,但他們不肯承認也不肯將自己交在神手裡。他們好像在曠野那一代的以色列人一樣,他們不信、試探神,長久觀察神的作為。他們得出來的結論是神是不值得信的。或許他們只信自己,他們有自己一套的觀念,但神說這樣是不能進入祂的安息的。能夠進入安息,是神對人很大的應許,也是祝福。

最早提及安息日的安息是創世記,神創造天地萬物後,將第七日定為聖日,名為安息日。祂吩咐人在那天與祂一齊享安息(按照猶太的傳統,安息日本是在星期六)。他們在這天定了許多規矩,走路有固定的哩數,擔重也不可。定那麼多規矩,目的是避免觸犯安息日。但聖經記載神第七日歇了自己的工,不是說祂停下來不工作,而是休息完後再做。因為第八日祂沒有再創造了,即是祂在六日裡已完成創造之工,而第七日你可以說是神創造了安息。今天我們享受神所賜的安息是甚麼意思?我們今天其實是要進入安息,這安息不是躺下來甚麼也不作;神在前面六日已完成所有工作,在第七日祂享受創造的滿足;我們今天進入神的安息裡,是要欣賞神的工作,進入祂裡面,享受祂的滿足。若你只想到甚麼都不作,你還未明白究竟在安息日裡你應該怎樣面對神。其實是不是安息日不要緊,最要緊的是進入那安息。

神在第七日定了這個例,所以我們今天每七日就放假。有些生物學家認為人要休息放假,長期工作效率會逐漸下降,感謝神為我們定了這例。這不但是我們生理上的需要,更是我們靈裡的需要。在你屬靈的層面,有沒有真正享受神所賜的安息?主耶穌應許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得安息。」(太11: 28-30)這是主的應許,進入安息的應許是主給我們每一個的。主耶穌說到祂來得安息的人,要負祂的軛:「我心裡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,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。」這秘訣不容易明,耶穌基督的軛容易嗎?祂說祂的擔子是輕省的,其實是很重的。祂要承擔所有人的罪,為所有人憂傷。其實是因主自己為我們承擔這一切,祂將我們托起。人進入祂裡面,就能享安息,因為你將你自己與這位神連繫起來,祂能承擔一切。你進入祂裡面,將一切交託祂,你就能夠享安息。這是主極大的應許,你只要信就能得到,沒有甚麼條件;可是聖經另一處告訴我們,有些人卻竟自不肯。

盼望我們能抓住祂的應許,得到這福氣,聖經已證明給我們知道,約書亞不能因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而叫他們享安息,以色列人雖然已進入迦南地,但他們並未真正得到安息。我們反因著信,得到神這應許。希伯來書明說:「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,就不可硬著心」(來4:7)。先前的人已有信息給他們,但因為不信,所以不能進入應許之地。我們能夠信,願意信,就能進入神的裡面,享受神所賜、所應許的安息,就是神在祂完成創造之工後所留下的安息。

我們要竭力進入那安息。這句話聽起來有些矛盾,因為安息本應是歇了一切的工,但這裡又說要竭力;其實意思是甚麼都不理會是不可能進入安息的,而是要很努力才能進入。我們要多去思想和明白,神所賜給我們的應許,是叫我們得益。神想與我們連於祂,進到祂裡面,想我們將一切的重擔交給祂,這樣就能在信心裡與神連上來,就能夠在世界任何一處得享安息,就能每日都可得享安息。

講於2021年5月9日,未經講員過目。